[发明专利]一种急速冷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99652.X | 申请日: | 201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4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高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闽雄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3/00 | 分类号: | F25D3/00;F25D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盈天科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5 | 代理人: | 尹莹莹 |
地址: | 528248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热部件 蓄冷 散热器 散热部件 制冷部件 急速冷却装置 导热连接 散热风扇 弧形臂 框架体 支架 防护罩 管片式散热器 片式散热器 工作效率 手柄 密封座 散热面 制冷面 制冷片 配置 针式 | ||
1.一种急速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冷集热部件(1)、制冷部件(2)、散热部件(3),所述制冷部件(2)的制冷面与所述蓄冷集热部件(1)导热连接,所述制冷部件(2)的散热面与所述散热部件(3)导热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速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冷集热部件(1)是固体蓄冷集热部件(1-1)或气体蓄冷集热部件(1-2)或液体蓄冷集热部件(1-3)或膏体蓄冷集热部件或囊体蓄冷集热部件(1-4);
所述固体蓄冷集热部件(1-1)包括蓄冷集热体(1-1-1);
所述蓄冷集热体(1-1-1)的形状呈四棱柱体或六棱柱体或八棱柱体或圆柱体或椭圆柱体;
所述蓄冷集热体(1-1-1)由金属材料制成;或者,所述蓄冷集热体(1-1-1)由柔性耐高温复合导热材料制成;或者,所述蓄冷集热体(1-1-1)由可变形导热结构材料制成;或者,所述蓄冷集热体(1-1-1)由皮肤硅胶或石墨烯制成;
所述金属材料是铜或铁或铝或锌或铝合金或不锈钢;
所述柔性耐高温复合导热材料是由柔性耐高温基料和导热填料复合而成;
所述柔性耐高温基料是高分子聚合物;
所述高分子聚合物是聚四氟乙烯;
所述导热填料是铜粒或铁粒或铝粒或锌粒或它们的混合物;或者,所述导热填料是铜末或铁末或铝末或锌末或它们的混合物;
所述铜粒或所述铁粒或所述铝粒或所述锌粒是毫米级或微米级颗粒;
所述铜末或所述铁末或所述铝末或所述锌末纳米级粉末;
所述柔性耐高温基料与所述导热填料的重量份数比为3:7~1:1;
所述可变形导热结构材料是由硅胶和金属丝带(1-1-1-1)构成;
所述金属丝带(1-1-1-1)通过弯折和/或缠绕形成丝带团,再将丝带团与硅胶筑成一体构成所述可变形导热结构材料;
所述金属丝带(1-1-1-1)是铍铜丝带;
铍铜丝带是铍铜丝和/或铍铜带;
先将铍铜丝反复弯折形成平面波浪带,再将平面波浪带卷绕成柱体形成丝团;
先将铍铜带弯成螺旋弹簧,再将螺旋弹簧缠绕成柱体形成丝团;
所述蓄冷集热体(1-1-1)的侧壁包覆有隔热材料;
所述隔热材料是ABS高分子材料或PA高分子材料或PE高分子材料或PP材料高分子材料;
所述制冷部件(2)的制冷面与所述蓄冷集热体(1-1-1)的上端面导热连接;
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所述蓄冷集热体(1-1-1)的下端面设置有柔性耐高温导热层(1-1-3);
所述柔性耐高温导热层(1-1-3)是由柔性耐高温复合导热材料制成;
所述蓄冷集热体(1-1-1)的下端面分布有卡口(1-1-4),相应地,所述柔性耐高温导热层(1-1-3)的上面设置有卡头,所述柔性耐高温导热层(1-1-3)与所述蓄冷集热体(1-1-1)之间卡合连接;或者,
所述蓄冷集热体(1-1-1)的下端面分布有卡头,相应地,所述柔性耐高温导热层(1-1-3)的上面设置有卡口,所述柔性耐高温导热层(1-1-3)与所述蓄冷集热体(1-1-1)之间卡合连接;或者,
所述蓄冷集热体(1-1-1)的下端面分布有卡口(1-1-4)和螺纹固定孔,并通过螺钉(1-1-5)和隔离套(1-1-7)将防脱条(1-1-6)固定在蓄冷集热体(1-1-1)的下端面上,蓄冷集热体(1-1-1)的下端面与防脱条(1-1-6)之间留有间隙,之后,在蓄冷集热体(1-1-1)的下端面通过浇筑的方式浇筑成柔性耐高温导热层(1-1-3);
所述气体蓄冷集热部件(1-2)包括蓄冷集热板(1-2-1);
所述蓄冷集热板(1-2-1)与伸缩壁(1-2-3)和导热盖(1-2-4)围成一个密封空腔;
所述密封空腔内注有导热气体(1-2-6);
所述导热气体(1-2-6)是氢气或氦气或氩气或氖气或氨气或它们的混合气;
所述伸缩壁(1-2-3)由隔热材料制成;
所述隔热材料是ABS高分子材料或PA高分子材料或PE高分子材料或PP材料高分子材料;
所述伸缩壁(1-2-3)是柱形波纹管;
所述蓄冷集热板(1-2-1)的内表面分布有导热部(1-2-2);
所述导热盖(1-2-4)的内表面分布有导热部(1-2-5);
所述导热盖(1-2-4)或所述蓄冷集热板(1-2-1)或所述伸缩壁(1-2-3)设置有气门(1-2-7);
所述气门(1-2-7)嵌入所述导热盖(1-2-4)的外表面或所述蓄冷集热板(1-2-1)的外表面或所述伸缩壁(1-2-3)的外表面;
所述液体蓄冷集热部件(1-3)包括蓄冷集热片(1-3-1);
所述蓄冷集热片(1-3-1)是紫铜膜或硅胶膜;
所述蓄冷集热片(1-3-1)的形状呈向外鼓起的球面;
所述蓄冷集热片(1-3-1)与环形侧壁(1-3-2)的底部密封连接;
所述环形侧壁(1-3-2)由隔热材料制成;或者,所述环形侧壁(1-3-2)由金属制成,所述环形侧壁(1-3-2)的外表面包覆有隔热材料;或者,所述环形侧壁(1-3-2)由金属骨架通过包覆隔热材料构成;
所述环形侧壁(1-3-2)的顶部通过密封圈(1-3-4)与导热盖(1-3-5)密封连接;
所述蓄冷集热片(1-3-1)、所述环形侧壁(1-3-2)、所述导热盖(1-3-5)围合成导热空腔;
所述导热空腔内注有导热液(1-3-6);
所述导热液(1-3-6)是防冻液或低温导热油或蓄冷剂;
所述导热空腔内设置有恒压部件(1-3-3);
所述恒压部件(1-3-3)是弹性气囊或弹性膜;
所述弹性气囊的形状呈壳体;
所述壳体至少设置有一个进出气口;
所述环形侧壁(1-3-2)设置有透孔;
所述进出气口与所述环形侧壁(1-3-2)的透孔密封连接并与空气连通;
所述壳体是球形壳体或椭球形壳体或管体;
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弹性体;
所述弹性体是海绵和/或泡沫;
所述弹性膜由橡胶制成;
所述环形侧壁(1-3-2)设置有透孔;
所述弹性膜与所述透孔密封连接;
所述环形侧壁(1-3-2)设置有注液口;
所述注液口配置有螺纹堵头(1-3-7);
所述膏体蓄冷集热部件是将所述液体蓄冷集热部件(1-3)中的导热液(1-3-6)替换为导热膏构成的;
所述囊体蓄冷集热部件(1-4)包括囊包(1-4-1);
所述囊包(1-4-1)由皮肤硅胶或石墨烯制成;
所述囊包(1-4-1)内填充有流体蓄冷集热剂(1-4-2);
所述流体蓄冷集热剂(1-4-2)是液体蓄冷集热剂或气体蓄冷集热剂或膏体蓄冷集热剂或胶体蓄冷集热剂;
所述液体蓄冷集热剂是防冻液或低温导热油或蓄冷剂;
所述气体蓄冷集热剂是氢气或氦气或氩气或氖气或氨气或它们的混合气;
所述膏体蓄冷集热剂是硅脂;
所述胶体蓄冷集热剂是导热胶;
所述囊包(1-4-1)置于金属导热壳体(1-4-3)内;
所述金属导热壳体(1-4-3)的底部设置有敞口;
所述囊包(1-4-1)的下部凸出所述金属导热壳体(1-4-3)的敞口;
所述囊包(1-4-1)的敞口人边缘向外张开;
所述囊包(1-4-1)的敞口套置有导热罩(1-4-4);
所述导热罩(1-4-4)由皮肤硅胶或石墨烯制成;
所述导热罩(1-4-4)的套口呈缩口状;
所述导热罩(1-4-4)套口的外侧壁箍置有柔性箍紧部件(1-4-5);
所述柔性箍紧部件(1-4-5)是软绳或橡皮筋或透明胶布;
所述金属导热壳体(1-4-3)的外侧壁包覆有保温层(1-4-6);
所述急速冷却器通过电源线(9)、航空插头(7)与电磁焊枪主机(8)电连接,电磁焊枪主机(8)与电源电连接,或者,所述急速冷却器通过电源适配器与电源电连接;
所述制冷部件(2)是制冷片;
所述制冷片的形状呈正方形或圆形或矩形或椭圆形或圆环形或“回”字形;
所述制冷片有一个,或者,所述制冷片有多个;
多个所述制冷片拼合而成,和/或,多个所述制冷片叠置而成;
拼合而成的多个所述制冷片的制冷面位于同一侧,拼合而成的多个所述制冷片的散热面位于同另一侧;
叠置而成的多个所述制冷片中,一个制冷片的制冷面和与其相邻的制冷片的散热面相对,一个制冷片的散热面和与其相邻的制冷片的制冷面相对;
相邻的两个所述制冷片之间直接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制冷片之间涂有硅脂;或者,相邻的两个所述制冷片之间设置有导热部件(2-1),所述导热部件(2-1)与所述制冷片之间涂有硅脂;
从所述散热部件(3)到所述蓄冷集热部件(1),制冷片的面积从大逐渐变小,制冷片的功率从大逐渐变小;
所述导热部件(2-1)是导热板或导热片;
所述导热板和导热片是由铜材制作而成或由铝材制作而成;
多个所述制冷片的电源线相并联或相串联;
所述散热部件(3)包括散热器(3-1);
所述散热器(3-1)至少有一个;
所述散热器(3-1)是片式散热器或针式散热器或管片式散热器;
所述散热器(3-1)固定有散热风扇(3-2);
所述散热风扇(3-2)至少有一个;
所述散热风扇(3-2)是平置散热风扇;
所述平置散热风扇(3-2)有一个;
所述散热器(3-1)有一个;
一个所述平置散热风扇位于一个所述散热器(3-1)的上方;
所述散热器(3-1)有两个;
两个所述散热器(3-1)通过导热铜管(3-3)导热连接;
一个所述平置散热风扇位于两个所述散热器(3-1)之间;
所述散热风扇(3-2)是立置散热风扇;
所述立置散热风扇有一个;
所述散热器(3-1)有两个;
两个所述散热器(3-1)通过导热铜管(3-3)导热连接;
所述导热铜管(3-3)的下部与导热底板(3-4)导热连接;
一个所述立置散热风扇位于两个所述散热器(3-1)之间;
所述立置散热风扇有两个;
所述散热器(3-1)有一个;
一个所述散热器(3-1)位于两个所述立置散热风扇之间;
所述散热风扇(3-2)配置有防护罩(3-5);
所述防护罩(3-5)是网状防护罩和/或栅格防护罩;
所述防护罩(3-5)有一个或两个;
所述防护罩(3-5)与所述散热风扇(3-2)的扇叶之间的间隙大于或等于二毫米;
两个所述防护罩(3-5)之间的间隙大于或等于二毫米;
所述散热部件(3)与所述蓄冷集热部件(1)通过螺钉或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制冷部件(2)被夹持在所述散热部件(3)和所述蓄冷集热部件(1)之间;
所述制冷部件(2)的制冷面和散热面分别涂有导热硅脂;
所述制冷部件(2)的散热面全等于所述散热部件(3)导热底板(3-4)的下表面,所述制冷部件(2)的制冷面全等于所述蓄冷集热部件(1)的上表面;或者,所述制冷部件(2)的散热面小于所述散热部件(3)导热底板(3-4)的下表面,所述散热部件(3)导热底板(3-4)的下表面未被所述制冷部件(2)的散热面覆盖的部分覆盖有隔热材料,和/或,所述制冷部件(2)的制冷面小于所述蓄冷集热部件(1)的上表面,所述蓄冷集热部件(1)的上表面未被所述制冷部件(2)的制冷面覆盖的部分覆盖有隔热材料;
所述隔热材料是薄泡沬板;
所述薄泡沬板的厚度小于所述冷部件(2)厚度的二分之一;
所述散热部件(3)的薄泡沬板与所述蓄冷集热部件(1)的薄泡沬板之间形成排水缝(6);
所述散热部件(3)与支架(4)之间固定连接;
所述散热部件(3)与支架(4)之间通过螺钉或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支架(4)包括框架体(4-5);
所述框架体(4-5)与两个弧形臂(4-1)连接;
两个所述弧形臂(4-1)的中部连接有手柄(4-2);
所述框架体(4-5)、两个所述弧形臂(4-1)、所述手柄(4-2)构成一体件;
所述手柄(4-2)的一端设置有开关(4-3)和指示灯(4-6);
所述手柄(4-2)的另一端设置有温度控制器(4-4);
所述温度控制器(4-4)配置有两个温度传感器;
一个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蓄冷集热部件(1)的上表面导热连接;或者,一个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蓄冷集热部件1和所述制冷部件2之间;
另一个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散热器(3-1)导热连接;或者,另一个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散热器(3-1)和所述制冷部件2之间;
两个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温度控制器(4-4)之间电连接;
所述支架(4)设置有走线槽;
所述蓄冷集热部件(1)配置有密封座(5);
所述密封座(5)由隔热材料制成;
所述密封座(5)包括支撑架(5-1)和支撑盘(5-2);
所述支撑架(5-1)的形状呈张开的裙摆形;
沿着所述支撑架(5-1)的周向分布有减重孔(5-5);
所述支撑盘(5-2)的顶面向下凹入形成隔热空腔(5-3);
所述隔热空腔(5-3)的边缘沿周向设置有直角凹口形成密封空腔(5-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闽雄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闽雄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9965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蜂王浆生产用冷藏装置
- 下一篇:汽车零件制作用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