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燃烧率炭棒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99108.5 | 申请日: | 201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0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孟凡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阜南县胜天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5/44 | 分类号: | C10L5/44;C10L9/10;C10L10/00;C10L10/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9 | 代理人: | 宋宇晴 |
地址: | 236300 安徽省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烧率 炭棒 燃烧助剂 燃料棒 羟基琥珀酰亚胺 二苯胺磺酸钠 氢氧化钠溶液 乙二胺盐酸盐 挤压成型机 稻壳 保温处理 绿色环保 炭化处理 干馏法 氯化锡 氯化钼 芥酸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燃烧率炭棒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将芥酸加入至氢氧化钠溶液中,混合搅拌均匀后,继续向其中加入氯化锡、氯化钼,然后将温度升至78‑82℃后,保温处理3‑4小时后,制得燃烧助剂;(2)将燃烧助剂、二苯胺磺酸钠混合均匀后,加入至稻壳中,然后继续向其中加入N‑羟基琥珀酰亚胺、乙二胺盐酸盐,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至挤压成型机中后,制得燃料棒,然后将燃料棒采用干馏法炭化处理后,制得成品。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燃烧率炭棒的生产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绿色环保,制得的炭棒,热值高达7800千卡/千克左右,燃烧率可以达到95%左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燃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燃烧率炭棒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谷壳中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高分子聚合物,我们可以将其“固化”,也就是将其经过机械挤压和炭化处理变成优质的固体燃料—炭棒。现有技术中,采用稻壳制得的炭棒,热值可达到7300千卡/千克,燃烧率可以达到90%左右,炭棒的热值和燃烧率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燃烧率炭棒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燃烧率炭棒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按重量份计,将44-50份芥酸加入至55-60份氢氧化钠溶液中,混合搅拌均匀后,继续向其中加入18-23份氯化锡、25-30份氯化钼,然后将温度升至78-82℃后,保温处理3-4小时后,制得燃烧助剂;
(2)按重量份计,将6-9份燃烧助剂、2-4份二苯胺磺酸钠混合均匀后,加入至80-90份稻壳中,然后继续向其中加入1-3份N-羟基琥珀酰亚胺、0.6-0.9份乙二胺盐酸盐,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至挤压成型机中后,制得燃料棒,然后将燃料棒采用干馏法炭化处理后,制得成品。
具体地,上述步骤(1)中,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
具体地,上述步骤(2)中,挤压成型的压力为100-120兆帕,温度为180-200℃。
具体地,上述步骤(2)中,炭化处理时,采用直立式干馏器,干馏温度为420-440℃,干馏时间为6-7小时。
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燃烧率炭棒的生产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绿色环保,制得的炭棒,热值高达7800千卡/千克左右,燃烧率可以达到95%左右。其中,步骤(1)制得的燃烧助剂,能有效降低氧的离解能和谷壳燃烧时所需的活化能,使得谷壳燃烧的更加充分;二苯胺磺酸钠能提升燃烧助剂在炭棒中分布的均匀性;N-羟基琥珀酰亚胺、乙二胺盐酸盐的添加,能避免燃烧生成的灰烬在炭棒表面沉积过多,进而影响燃烧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 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一种高燃烧率炭棒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按重量份计,将44份芥酸加入至55份氢氧化钠溶液中,混合搅拌均匀后,继续向其中加入18份氯化锡、25份氯化钼,然后将温度升至78℃后,保温处理3小时后,制得燃烧助剂;
(2)按重量份计,将6份燃烧助剂、2份二苯胺磺酸钠混合均匀后,加入至80份稻壳中,然后继续向其中加入1份N-羟基琥珀酰亚胺、0.6份乙二胺盐酸盐,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至挤压成型机中后,制得燃料棒,然后将燃料棒采用干馏法炭化处理后,制得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阜南县胜天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阜南县胜天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991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