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磷酸盐转运子的转运协助因子GmPHF1b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98854.2 | 申请日: | 201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1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廖红;陈丽玉;李欣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29 | 分类号: | C12N15/29;C12N15/82;A01H5/00;A01H6/82;A01H6/5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根瘤 磷酸盐 转运子 转运 大豆 蛋白 应用 豆科植物 根瘤固氮 过量表达 基因编码 同源比对 磷转运 酶活性 生物量 基因 固氮 结瘤 克隆 协同 | ||
本发明提供了磷酸盐转运子的转运协助因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的应用,具体涉及磷酸盐转运子的转运协助因子
背景技术
大豆(Glycine max)起源于中国,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粮油作物(Palander etal., 2005)。我国对大豆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大豆对外依赖度达到87%。因此,通过提高大豆产量来解决我国大豆生产的供需矛盾迫在眉睫。热带亚热带地区由于常年高温多雨,土壤不仅酸化严重,而且大部分土壤氮/磷有效性较低,已成为限制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氮是限制植物生长和产量的首要因素。研究表明,大豆在鼓粒期间需要大量的氮素,该时期氮代谢水平显著影响大豆的产量,适量施用氮肥能够显著提高大豆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董守坤等,2010;夏玄,2014)。磷也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矿质营养元素,磷有效性显著影响大豆的生长和发育。研究表明,适量施用磷肥可以增加大豆植株抗旱、抗倒伏性,增加植株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促进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张小明等,2016)。但是,在大豆达到最大产量之后继续施用氮肥或磷肥,不但不能增产,反而会导致减产(董守坤等,2010;王建国等,2006)。并且过量施用化肥不仅造成资源消耗,还会污染环境,造成土壤酸化、水体富营养化等(Guo et al., 2010;Zhang et al., 2013)。此外,由于淋失、挥发和反硝化等作用,施用的当季氮肥利用率不到 50%(Xu et al.,2011),而施入土壤的大部分磷肥易被土壤固定,形成难溶性的化合物,当季利用率不到30%(Qin et al., 2012a)。可见,单纯通过施肥并不能经济有效地解决土壤缺氮、缺磷等问题。因此,通过遗传改良的手段,充分挖掘植物自身潜力,培育氮、磷协同高效的作物品种,有利于满足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农业的发展需求。
豆科植物能与固氮微生物根瘤菌共生,形成根瘤,进行共生固氮(Garg et al.,2009)。磷有效性显著影响豆科植物根瘤的生长发育。适当供磷能增加根瘤数、根瘤重及固氮酶活性,进而增加植株的生物量和磷含量(Chen et al., 2011c;Qin et al., 2012a)。有研究表明,大豆叶片和根的可溶磷浓度在高低磷之间的变化很大,而根瘤的可溶磷浓度在高低磷之间的变化相对平稳,说明根瘤在低磷胁迫下具有调控磷平衡的能力,以满足其生长和固氮对磷的大量需求(Qin et al., 2012a)。Pht1 磷转运蛋白在植物对磷的吸收和运转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012年,Qin等人报道了大豆Pht1家族高亲和力的磷转运蛋白GmPT5参与磷从大豆根系向根瘤的转运(Qin et al., 2012a)。磷转运蛋白GmPT7则参与根瘤对磷的直接吸收,以及参与磷从宿主细胞运转至根瘤菌(Chen et al., 20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988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成花素基因GmFT2a的应用
- 下一篇:一种DPBF1重组片段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