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制孔带疲劳寿命的测试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598776.6 | 申请日: | 2018-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57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 发明(设计)人: | 王卓尔;王鑫;杨有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M13/023 | 分类号: | G01M13/02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121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钢制 孔带 疲劳寿命 磁粉制动器 测试装置 载荷力 钢带 转动 机械工程领域 位置调节机构 计数传感器 测试 拆卸方便 电机驱动 疲劳测试 疲劳断裂 传动轮 主动轮 疲劳 试验 维修 记录 检查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钢制孔带进行疲劳测试的装置,属于机械工程领域。为了对钢制孔带进行疲劳寿命进行测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制孔带疲劳寿命的测试装置。实现上述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钢制孔带主动轮端由电机驱动,带动钢制孔带转动,利用磁粉制动器调节钢带所受载荷力,并运用计数传感器记录钢带从开始至疲劳断裂的转动次数。本发明公开的钢制孔带疲劳寿命的测试装置有以下优点:(1)采用位置调节机构,能够使两传动轮的间距进行调整,可以进行不同长度钢制孔带的试验;(2)采用磁粉制动器调节钢制孔带所受载荷力,能够有效的模拟不同疲劳强度的钢制孔带进行测试;(3)结构简单,拆卸方便,便于与检查和维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带疲劳寿命的测试装置,属于机械工程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对不同疲劳强度的钢制孔带疲劳寿命进行测试进而获取钢带S-N曲线的方法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带传动的研究大多停留于皮制带和普通钢制带,而对于钢制孔带的研究却很少。钢制孔带的优点是制造精度高,其节距误差小,且带孔与轮凸起点的啮合是可重复的,其广泛的应用于无限转角的精密传动中。相应地,针对钢制孔带的疲劳试验将为生产活动中其使用寿命提供参考。然而现如今对钢制孔带疲劳寿命的研究也停留在理论阶段,大多采用对普通皮带的分析方式去类比研究钢制孔带。但是,由于钢制孔带与皮带存在结构与材料上的巨大差别,使得皮带疲劳寿命的试验设备很难适用于特制的钢制孔带。
为了能够较为准确的测试钢制孔带的疲劳寿命,本发明公开一种能够通过改变钢制孔带所受载荷进而对不同疲劳强度的钢带进行疲劳寿命测试的试验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是:在试验台底板上设置一调速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轴与和钢带啮合的主动轮相连,在钢带的另一端设置一从动轮与其啮合,从动轮通过水平轴与安装在水平导轨上的可滑动轴承座相连接,可通过调节滑动轴承座的位置来调节主动轮与从动轮的中心距,在水平轴的一端安装磁粉制动器,能够通过调节磁粉制动器制动力矩的大小来调节钢带所受的载荷,以模拟不同疲劳强度的钢制孔带进行试验,在试验装置中部设置一计数传感器,在钢制孔带上贴上小磁片,使传感器测试头正对钢制孔带中心,调节磁粉制动器的制动力,使钢制孔带所受载荷达到预定值,启动电动机,带动主动轮转动,进而带动从动轮转动,计数传感器计量钢制孔带从开始直至断裂所转动的圈数,则整个测试过程结束。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的钢制孔带疲劳寿命的测试装置,由一个动力输出装置、一套试验调节装置和一套计数测试装置组成。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由底板(1)、电机支座(2)、电动机(3)、电机轴(4)、联轴器(5)、轴承座(6)、主动轮轴(15)构成;所述的试验调节装置由水平轴(11)、磁粉制动器(12)、导轨(16)、轨道滑块(17)、连接螺栓(18)、滑动轴承座(19)、调节螺栓(20)、连接板(21)、螺纹杆(22)、固定板(23)、定位螺栓(24)构成;所述的计数测试装置由主动轮(7)、钢制孔带(8)、磁片(9)、从动轮(10)、计数传感器(13)、数字显示仪(14)构成;
所述的电动机(3)通过电机支座(2)固定于底板(1)上,输出端通过联轴器(5)与主动轮轴(6)连接,能通过调节电机(3)的转速使主动轮(15)带动钢制孔带(8)以不同的速度转动;
所述的计数传感器(13)下端与数字显示仪(14)相连,上部与粘贴于钢制孔带(8)上的磁片(9)相对应,在钢制孔带(8)转动过程中,计数传感器(13)和磁片(9)重合时即计数一次,最终可得到钢制孔带(8)的转动次数;
所述的滑动轴承座(19)通过连接螺栓(18)与连接板(21)和轨道滑块(17)固连,能随轨道滑块(17)在导轨(16)上的滑动而进行前后运动,进而调节两轮之间的距离;
所述的连接板(21)通过2个调节螺栓(20)与带有螺纹杆(22)的固定板(23)相连,可以通过调节螺栓(20)在螺纹杆(22)上的位置进而调节连接板(21)的位置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987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