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非对称半花菁结构的新型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98077.1 | 申请日: | 201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65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雨;张宏;牛林强;王佳敏;闫志杰;门玉辉;王建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东雨 |
主分类号: | C09K11/06 | 分类号: | C09K11/06;C09B23/14;G01N21/64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郑园;张志军 |
地址: | 475004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对称 半花菁 结构 新型 荧光 探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非对称半花菁结构的新型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具有非对称半花菁结构的新型荧光探针,其结构式如下:,本发明基于半花菁和取代苯胺结构,设计了一种具有半花菁‑4‑二甲胺基苯结构的新型荧光化合物,并利用简捷、高效的化学方法实现了化合物的制备。本发明所设计化合物是一种具有新颖结构的近红外荧光探针。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以475 nm为激发波长,仅有Cys使探针在549 nm处的荧光发射增强(荧光强度增加约78倍),而在同样条件下,分别加入Hcy和GSH时,探针在547 nm处几乎没有荧光发射。该化合物可作为一种新型选择性检测Cys的荧光探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荧光探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非对称半花菁结构的化合物制备方法和作为半胱氨酸响应型荧光探针的应用。
背景技术
荧光分子探针技术具有操作方便、对样品无损伤、高选择性、高灵敏性以及能够实现生物样品的原位检测和可视化检测等诸多优点。目前,基于荧光探针技术的分析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环境检测、生物成像和疾病诊断等重要领域。
生物硫醇,如半胱氨酸(Cys),高半胱氨酸(Hcy)和谷胱甘肽(GSH),参与多种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过程,尤其在保持生物内环境的氧化还原状态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生物体内的Cys异常水平将对细胞分化、生长产生影响,进而导致肝损害,皮肤损伤和癌症等疾病。高半胱氨酸(Hcy)与血管和肾脏疾病相关,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疾病的危险因素。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是一种含量丰富细胞内非蛋白硫醇(1-10 mM),GSH在控制氧化应激中起关键作用,可以维持细胞生长和功能的氧化还原稳态。异常水平的GSH与各种疾病相关,例如艾滋病,癌症,肝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因此,生物硫醇的检测对研究疾病的生理病理过程以及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花菁结构具有近红外荧光发射的特征,因而基于花菁结构的荧光探针设计研究工作日益活跃。然而,其结构同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荧光发射波长区域易受生物内环境因素影响、染料的生物相容性差等。因此,研究和开发新型结构的荧光染料有助于提高荧光检测技术的灵敏性和准确性,对于拓展荧光探针技术在分析化学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非对称半花菁结构的新型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非对称半花菁结构的新型荧光探针,其结构式如下:
。
所述的非对称半花菁结构的新型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合成路线如下:
其制备步骤包括:
(1)将4-二甲氨基苯乙酮和费舍尔氏醛溶于甲苯中,然后在反应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加热至回流反应12 小时,蒸除溶剂,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化合物1;
(2)将化合物1溶于二氯甲烷中,加入三乙胺,冰水浴控温0˚C,氮气保护条件下,滴加丙烯酰氯溶于10 mL二氯甲烷的溶液,滴毕,在0˚C条件下继续反应0.5 小时,然后自然升至室温,搅拌反应12 小时,蒸除溶剂,硅胶柱分离纯化得目标化合物2。
所述步骤(1)中4-二甲氨基苯乙酮、费舍尔氏醛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所述步骤(1)中4-二甲氨基苯乙酮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所述步骤(2)中化合物1与丙烯酰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以化合物1的物质的量为基准,0.05 mol的化合物1需要三乙胺0.3 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东雨,未经刘东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980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