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小型榨油机用油渣分离回榨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597307.2 | 申请日: | 2018-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0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林;黄凤洪;杨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11B1/06 | 分类号: | C11B1/06;C11B3/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樊戎;唐玲 |
| 地址: | 43006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榨油机 油渣分离 油箱 扒渣器 毛油 油渣 接渣槽 提升机构 出渣端 过滤网 连通 过滤 和毛油箱 毛油出口 进料端 自动化 澄清 | ||
1.一种中小型榨油机用油渣分离回榨装置,包括位于榨油机毛油出口下方的毛油箱(1),毛油箱(1)设于榨油机机架(9)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毛油箱(1)上方设有毛油过滤网(2),所述毛油过滤网(2)上方设有第一扒渣器(3),所述毛油箱(1)内底部设有第二扒渣器(4),所述毛油箱(1)一侧设有接渣槽(5),所述第一扒渣器(3)和所述第二扒渣器(4)的出渣端分别与所述接渣槽(5)连通,所述接渣槽(5)内设有油渣提升机构(6),所述油渣提升机构(6)的出渣端与榨油机进料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小型榨油机用油渣分离回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扒渣器(3)包括设于榨油机机架(9)上的第一转轴(3.1)和第二转轴(3.2),所述第一转轴(3.1)和所述第二转轴(3.2)间连有平行布置的第一链条(3.3)和第二链条(3.4),所述第一链条(3.3)和所述第二链条(3.4)间连有用于毛油过滤网(2)刮渣的第一刮渣板(3.5)。
3.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小型榨油机用油渣分离回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扒渣器(4)包括设于毛油箱(1)上的第三转轴(4.1)、第四转轴(4.2)及第五转轴(4.3),所述第三转轴(4.1)、所述第四转轴(4.2)及所述第五转轴(4.3)间连有平行布置的第三链条(4.4)和第四链条(4.5),所述第三链条(4.4)和所述第四链条(4.5)间连有用于毛油箱(1)底部刮渣的第二刮渣板(4.6)。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中小型榨油机用油渣分离回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渣提升机构(6)包括设于接渣槽(5)内的横绞龙(6.1),所述横绞龙(6.1)一端连有第一电机(6.2),另一端与竖绞龙(6.3)配合,所述竖绞龙(6.3)上连有第二电机(6.4),且所述竖绞龙(6.3)顶端与榨油机进料端连通。
5.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中小型榨油机用油渣分离回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毛油过滤网(2)和所述第一扒渣器(3)以相同角度倾斜布置,倾斜角度为5~3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中小型榨油机用油渣分离回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毛油箱(1)为直角梯形结构,斜腰与水平面夹角为30-65°。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中小型榨油机用油渣分离回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链条(4.4)和所述第四链条(4.5)呈三角形。
8.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中小型榨油机用油渣分离回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毛油过滤网(2)为可拆卸式筛网,筛孔孔径为0.2~2.5mm。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中小型榨油机用油渣分离回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上连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上安装有调速器,所述第一转轴转速为5~30r/min;所述第一链条(3.3)和所述第二链条(3.4)呈环形。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中小型榨油机用油渣分离回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轴上连有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上安装有调速器,所述第三转轴转速为5~30r/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9730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菜籽油的均匀供热烘炒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油茶籽仁低温压榨生产茶籽油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