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探讨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主控因素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594711.4 | 申请日: | 2018-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97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峰;严强;李易霖;王军;李志鹏;李忠新;高劲松;臧起彪;姜美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6F30/28 | 分类号: | G06F30/28;E21B49/00;G06F113/08;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1 | 代理人: | 田明;任晓航 |
| 地址: | 163318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探讨 致密 砂岩 渗透性 主控 因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探讨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主控因素的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新的孔喉连接模型,将岩心中实际的有效孔喉体系理想化为由无数半径为rsubgt;i/subgt;、长度为ΔL的圆柱连续连接的模型;(2)根据所述新的孔喉连接模型导出渗透率公式;(3)对样品进行高压压汞实验得到高压压汞数据,制作毛细管压力平方的倒数与进汞饱和度的关系曲线图;(4)确定渗透率的主控因素、次一级主控因素、辅控因素。本发明的方法不仅能够准确的确定渗透率的主控因素,而且还能确定次一级主控因素、辅控因素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探讨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主控因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综观全球,从传统油气资源迈向新能源的第三次能源重大变革中,非常规油气资源无疑将会成为最现实的资源类型,而致密油便是继页岩气之后当下非常规油气的研究热点。渗透性表示在一定压差下允许流体通过的性能,故储层渗透性的大小直接影响油气井的产量,其大小可用渗透率表示,由储层中的全部微观孔喉体系控制。当下,喉道是渗透率的主控因素已被学术界所认可,但喉道有大小之分,在这方面的探讨上相对较少,且在致密储层中孔隙较小,对渗透率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现有的对储层渗透率的研究中,常用的毛束管模型是将孔喉网络看成若干直径不同、长度不同、连接方式不同的毛束管。这种孔喉模型过于简单,与实际相差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探讨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主控因素的方法,能更直观的揭示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的主控因素。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探讨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主控因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构建新的孔喉连接模型,将岩心中实际的有效孔喉体系理想化为由无数半径为ri、长度为ΔL的圆柱连续连接的模型;
(2)根据所述新的孔喉连接模型导出渗透率公式;
(3)对样品进行高压压汞实验得到高压压汞数据,制作毛细管压力平方的倒数与进汞饱和度的关系曲线图;
(4)确定渗透率的主控因素、次一级主控因素、辅控因素。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渗透率公式的推导过程为:
1)计算每个长ΔL的标准圆柱毛细管的流量q;
2)设岩心中的彼此相连的标准圆柱毛细管数量为n,vi为第i根标准圆柱毛细管的体积,pci为对应的毛细管压力,计算通过岩石的总流量Q;
3)计算渗透率k。
进一步的,所述渗透率k为:
式中,θ—水对管壁的润湿角;σ—水的表面张力;φ—孔隙度;n—岩心中的彼此相连的标准圆柱毛细管数量;Si—每个毛细管在总的毛细管中的饱和度;Pci—第i根标准圆柱毛细管压力。
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根据高压压汞数据做出毛细管压力平方的
倒数与进汞饱和度的关系曲线图具体为:
所述高压压汞数据包括毛细管压力、孔喉半径、进汞饱和度以及汞饱和度增量;
在利用高压压汞数据制作毛细管压力平方的倒数与进汞饱和度的关系曲线图时对纵坐标轴取对数。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具体包括:
1)对所述汞饱和度增量Δsi进行预设数据处理,并将得到的数据与所述孔喉半径制成孔喉分布图;
2)根据所述孔喉分布图划分孔喉体系级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东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947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