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直升机用缓冲连接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94269.5 | 申请日: | 2018-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28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研究所;南京模拟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25/04 | 分类号: | B64C25/04;B64C25/64 |
代理公司: | 南京品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10 | 代理人: | 奚晓宁;杨陈庆 |
地址: | 2100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起落架 缓冲橡胶组件 无人直升机 机身连接 连接螺钉 连接机构 连接螺母 连接件 机身 两侧设置 连接座 缓冲 转动 缓冲机构 机身下部 连接孔 转动轴 | ||
本发明一种无人直升机用缓冲连接机构涉及无人直升机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在无人直升机用上连接机身和起落架的缓冲机构。该机构是无人直升机机身和起落架的连接机构,由缓冲橡胶组件、连接螺钉、连接螺母以及起落架连接件组成,通过缓冲橡胶组件绕机身连接孔转动,实现缓冲橡胶组件绕机身的转动;同时,通过将连接螺钉作为转动轴,实现缓冲橡胶组件与起落架连接件的相对转动。缓冲橡胶组件具有缓冲橡胶组件板,缓冲橡胶组件板一侧设置有机身连接座,机身连接座两侧设置有机身连接孔,通过连接螺钉、连接螺母与机身下部连接,缓冲橡胶组件板另一侧设置有起落架连接座,起落架连接座两侧设置起落架连接孔,通过连接螺钉、连接螺母与起落架连接件相连。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无人直升机用缓冲连接机构涉及无人直升机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在无人直升机用上连接机身和起落架的缓冲机构。
背景技术
直升机起落架分为轮式起落架和滑撬起落架两种形式,主要用于直升机的起飞、着陆、地面滑跑和地面停放,其中主要作用是吸收无人直升机着陆时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减少着陆瞬间地面对机体的反作用力,降低无人直升机着陆瞬间机体受到的过载冲击,在无人直升机领域应用较多的为滑撬式起落架,其主要特点为结构简单、重量轻,但着陆时吸能有限,主要将重力势能和动能转化为起落架的弹性势能并向外释放。常用的起落架与机身连接结构主要是固定连接,此类连接机构无法有效地衰减起落架的弹性势能,大部分能量会以反作用力的形式传递到机身,使机身承受相对较大的着陆过载,影响机身结构和机上航电设备的可靠性;同时,由于固定连接使起落架和机身相对同时着陆,当着陆场地条件较差(如发生单橇着陆时),会影响机身着陆的平稳,降低无人直升机对着陆环境的适应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常规的起落架与机身固定连接机构无法有效地衰减起落架的弹性势能,大部分能量会以反作用力的形式传递到机身,使机身承受相对较大的着陆过载,同时此连接机构会影响机身着陆的平稳,降低无人直升机对着陆环境的适应性。本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无人直升机用缓冲连接机构,该机构的优点是利用缓冲连接机构中的转动铰链,更有效地减少无人直升机着地瞬起落架对机身的反作用力,降低着陆时的机身过载;同时,利用起落架着地与机体接触起落架的时间差,增强了无人直升机着陆时受地面干扰的能力。
一种无人直升机用缓冲连接机构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无人直升机用缓冲连接机构,该机构是无人直升机机身和起落架的连接机构,由缓冲橡胶组件、连接螺钉、连接螺母以及起落架连接件组成,通过连缓冲橡胶组件绕机身连接孔转动,实现缓冲橡胶组件绕机身的转动;同时,通过将连接螺钉作为转动轴,实现缓冲橡胶组件与起落架连接件的相对转动,从而部分释放起落架相对机身的转动和侧向平动。
所述的缓冲橡胶组件具有缓冲橡胶组件板,缓冲橡胶组件板一侧设置有机身连接座,机身连接座两侧设置有机身连接孔 ,通过连接螺钉、连接螺母与机身下部连接,缓冲橡胶组件板另一侧设置有起落架连接座,起落架连接座两侧设置起落架连接孔,通过连接螺钉、连接螺母与起落架连接件相连。
所述的缓冲橡胶组件是一种金属与橡胶胶接成型的橡胶制品,缓冲橡胶组件采用金属材料作为内嵌金属骨架。
所述的金属骨架的上、下面设置有缓冲橡胶层。
所述的起落架连接件由缓冲橡胶组件连接支架和起落架连接支架构成;起落架连接件上方设置有缓冲橡胶组件连接支架,缓冲橡胶组件连接支架两侧设置有缓冲橡胶组件连接孔,通过螺栓与缓冲橡胶组件连接,缓冲橡胶组件连接支架底部设置有弹性支掌板,用于支掌在缓冲橡胶组件底部;起落架连接件下方设置有起落架连接支架,起落架连接支架下部设置有起落架连接槽,起落架连接支架两侧设置有起落架连接孔,通过连接螺钉、连接螺母与起落架连接。
所述的起落架连接件由三个板件折弯后焊接而成,用来固定起落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研究所;南京模拟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研究所;南京模拟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942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重心自调节无人机
- 下一篇:一种可收无人机脚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