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降解包装塑料用的高阻隔石墨烯母料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93913.7 | 申请日: | 2018-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1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昝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4 | 分类号: | C08L67/04;C08L23/06;C08L25/06;C08K9/04;C08K3/04;C08K3/26;C08J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9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烯 包装塑料 可降解 水滑石 制备 高阻隔 可降解塑料 层状结构 分散均匀 聚丙烯酸 阻隔性能 薄膜基 荷负电 叠合 修饰 团聚 体内 概率 | ||
本发明属于可降解塑料的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可降解包装塑料用的高阻隔石墨烯母料及制备方法。通过制备荷负电的聚丙烯酸修饰的石墨烯,再与水滑石结合,将PAA‑石墨烯均匀与水滑石叠合,且结合紧密,不易脱落,降低了石墨烯二次团聚的概率,层状结构的石墨烯与水滑石在薄膜基体内分散均匀,可显著提升可降解包装塑料的阻隔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可降解塑料的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可降解包装塑料用的高阻隔石墨烯母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可降解塑料是指,在自然界如土壤或沙土等条件下,和/或特定条件如堆肥化条件下或厌氧消化条件下或水性培养液中,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如细菌、霉菌和海藻等作用引起降解,并最终完全降解变成二氧化碳(CO2)或/和甲烷(CH4)、水(H2O)及其所含元素的矿化无机盐以及新的生物质的塑料。生物降解塑料自八十年代问世以来,一直成为新材料研究的热点问题,是理想的绿色高分子材料可替代以石油为原料的塑料,成本仅为石油塑料原料的1/5。但是,其包装阻隔作用十分受限,不能满足严格条件下的气体、水分阻隔,进一步限制了其作为包装塑料的推广。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710830172.5公开了一种可降解塑料颗粒,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玻璃纤维:30~40份,聚乳酸:30~50份,聚羟基丁酸:10~20份,聚对酞酸乙二酯:10~20份,石墨烯:5~8份,固化剂:3~5份,粘合剂:5~10份。本发明稳定性好,安全性高,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降解,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710737495.X公开了一种可降解塑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可降解塑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超细化淀粉40~80份,超细化植物粉30~70份,石墨烯10~40份,生物降解剂5~10份,明胶10~20份,木质素5~15份,合成降解树脂8~25份,合成树脂5~10份;本发明以淀粉和植物粉为主材,添加明胶、合成树脂,保证机械强度的同时能够快速降解,另外添加了石墨烯,提高了塑料韧性。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610930825.2公开了一种可生物降解塑料树脂及其制备工艺,涉及塑料树脂技术领域,所述可生物降解塑料树脂,由聚乳酸、聚乙烯醇、改性淀粉、纤维素、甘油、马来酸酐、碳基增强材料、壳聚糖、改性二氧化钛、光触酶组成,本发明提供的可生物降解塑料树脂,它以生物可降解材料为主体成分,辅助以添加剂制备而得,薄膜的各组分的含量至关重要,不仅使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而且生物可降解性高,降解时间短,在光照条件下,15天内几乎完全降解,在黑暗条件下依然能在1个月内完全降解。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611270211.2公开了一种石墨烯中空纤维的制备方法,属于石墨烯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将外层溶液和内层溶液分别输入同轴针头的外层和内层,将外层溶液注射到接收溶液中,得到含水氧化石墨烯中空纤维,得到氧化石墨烯中空纤维还原得到石墨烯中空纤维;外层溶液为氧化石墨烯溶液,内层溶液为聚合物或离子液,聚合物包括PS、PAA、PI。离子液包括CaCl2、1-丁基-3-甲基咪唑1-烯丙基-3-甲基咪唑,接收溶液为物质的量浓度1-3mol/L的离子液;内层溶液的流速为0.5-0.8ml/min;外层溶液的流速0.2-0.5ml/s。该方法操作简便,无需后期处理和除杂;成本低,可以大量连续生产。
石墨烯材料为一种由碳原子通过sp2杂化构成的蜂窝状网络结构,且是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二维材料。尽管将石墨烯加入橡胶、塑料、涂料等可以大幅提高力学性能,然而,石墨烯作为一种纳米级材料,由于具有非常高的比表面积,导致其团聚非常严重。如将石墨烯直接用于橡胶、塑料、涂料等聚合物基体中,容易再团聚,而且这种团聚由于发生在原子间,是一种不可逆团聚,使得其无法充分发挥石墨烯的片层优异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939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