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型白灵菇催蕾剂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93022.1 | 申请日: | 2018-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20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刚;郭霄飞;张程;郭尚;张勇;郭明慧;石建森;周伟;刘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5/23;A01G1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周新楣 |
地址: | 030006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型 白灵菇催蕾剂 | ||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培植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复合型白灵菇催蕾剂,该催蕾剂包括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通过催蕾剂在催蕾阶段的使用,省去了低温催蕾的环节,实现可以任何季节,且无需降温即可栽培白灵菇。催蕾剂可调控菌丝培养周期、改善白灵菇催蕾条件、改善酶活性达到增产的效果,省去了低温催蕾环节并且提高现蕾率,使现蕾均匀,且催蕾剂施用方便,降低了栽培难度,适合白灵菇的工业化生产,适合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培植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复合型白灵菇催蕾剂。
背景技术
白灵菇又名阿魏侧耳、阿魏菇。白灵菇肉质细嫩,味美可口,被誉为“草原上的牛肝菌”,并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以调节人体生理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其多糖和有机提取物可用于防治老年心血管病、儿童佝偻病、软骨病、骨质疏松等疾病。白灵菇属于珍稀食用菌,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少数菇种之一,其规模化栽培时间较短,经济价值较高。
白灵菇在栽培过程中主要存在:①现蕾不均匀、现蕾率低,即生产中菌棒要么现蕾多但成活率低,要么现蕾极少,不出菇,不易控制;②与其他菇种比较,其菌丝长满菌袋后仍需60天以上的后熟期,且必须低温3~8℃催蕾,生产中经常因技术水平要求太高而导致失败,从而制约了它的产业化发展,研究解决白灵菇生产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对于白灵菇产业来说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型白灵菇催蕾剂,解决现有白灵菇栽培现蕾不均匀、现蕾率低,且必须低温催蕾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复合型白灵菇催蕾剂,包括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所述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混合加水制备,喷施于白灵菇催蕾阶段。
所述芸苔素内酯加水浓度为0.01g/L,磷酸二氢钾浓度为10g/L,硫酸镁浓度为5g/L。
所述催蕾阶段室温为18-23℃。
所述喷施的催蕾液温度为10-15℃。
所述催蕾剂的喷施条件为:菌棒有效积温达到1600℃。
所述催蕾剂的喷施方法为:菌棒开口,料面喷施催蕾剂。
所述催蕾剂每隔10h施喷一次,共施喷两次。
所述催蕾剂喷施每次喷施量为0.3-1.3ml。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型白灵菇催蕾剂,通过催蕾剂在催蕾阶段的使用,省去了低温催蕾的环节,实现可以任何季节,且无需降温即可栽培白灵菇。催蕾剂可调控菌丝培养周期、改善白灵菇催蕾条件、改善酶活性达到增产的效果,省去了低温催蕾环节并且提高现蕾率,使现蕾均匀,且催蕾剂施用方便,降低了栽培难度,适合白灵菇的工业化生产,适合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复合型白灵菇催蕾剂,该催蕾剂包括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所述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混合加水制备,喷施于白灵菇催蕾阶段。所述芸苔素内酯浓度为0.01g/L,磷酸二氢钾浓度为10g/L,硫酸镁浓度为5g/L。所述催蕾阶段室温为18℃。
催蕾剂的喷施方法为:待菌棒有效积温达到1600℃,菌棒开口,料面喷施催蕾剂,催蕾液温度为15℃。催蕾剂每隔10h施喷一次,共施喷两次,每次喷施量为1.3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未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930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