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92310.5 | 申请日: | 2014-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88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中川德久;冈崎俊太郎;山口雄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N3/08 | 分类号: | F01N3/08;F02D41/02;F02D4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刘钢;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控制 装置 | ||
一种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实施包含使向排气净化催化剂流入的排气的空燃比成为稀空燃比的稀控制和使向排气净化催化剂流入的排气的空燃比成为浓空燃比的浓控制的通常运转控制。通常运转控制包含在稀控制的实施期间中从排气净化催化剂流出的排气的空燃比变为稀判定空燃比以上的情况下使稀控制中的判定基准吸藏量减少的判定基准减少控制。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4年10月17日、申请号为201480060068.7、发明名称为:“内燃机的控制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从燃烧室排出的排气中包含未燃烧气体、NOx等,为了净化排气的成分,在内燃机排气通路中配置有排气净化催化剂。作为能够同时净化未燃烧气体、NOx等成分的排气净化催化剂,已知三元催化剂。三元催化剂在排气的空燃比为理论空燃比附近的情况下能够以高净化率净化未燃烧气体、NOx等。因而,以往就已知在内燃机的排气通路中设置空燃比传感器,基于该空燃比传感器的输出值来控制向内燃机供给的燃料量的控制装置。
作为排气净化催化剂,可使用具有氧吸藏能力的催化剂。具有氧吸藏能力的排气净化催化剂,在氧吸藏量为上限吸藏量与下限吸藏量之间的适当的量时,即使向排气净化催化剂流入的排气的空燃比为浓,也能够净化未燃烧气体(HC、CO等)、NOx等。当向排气净化催化剂流入比理论空燃比浓的那侧的空燃比(以下也称为“浓空燃比”)的排气时,通过排气净化催化剂所吸藏的氧,排气中的未燃烧气体被氧化净化。
相反地,当向排气净化催化剂流入比理论空燃比稀的那侧的空燃比(以下也称为“稀空燃比”)的排气时,排气中的氧被吸藏到排气净化催化剂中。由此,在排气净化催化剂表面上变为氧不足状态,与之相伴,排气中的NOx被还原净化。这样,排气净化催化剂,只要氧吸藏量为适当的量,就与向排气净化催化剂流入的排气的空燃比无关而能够净化排气。
因此,在这样的控制装置中,为了将排气净化催化剂中的氧吸藏量维持为适当的量,在排气净化催化剂的排气流动方向上游侧设置空燃比传感器,并在排气流动方向下游侧设置氧传感器。使用这些传感器,控制装置基于上游侧的空燃比传感器的输出来进行反馈控制,以使得该空燃比传感器的输出变为与目标空燃比对应的目标值。而且,基于下游侧的氧传感器的输出来修正上游侧的空燃比传感器的目标值。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1-069337号公报所记载的控制装置中,在下游侧的氧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为高侧阈值以上、且排气净化催化剂的状态为氧不足状态时,向排气净化催化剂流入的排气的目标空燃比被设为稀空燃比。相反地,在下游侧的氧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为低侧阈值以下、且排气净化催化剂的状态为氧过量状态时,目标空燃比被设为浓空燃比。通过该控制,在处于氧不足状态或氧过量状态时,能够使排气净化催化剂的状态快速地回到这两种状态的中间的状态、即在排气净化催化剂中吸藏有适当的量的氧的状态。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1-234787号公报所记载的控制装置中,基于空气流量计和排气净化催化剂的上游侧的空燃比传感器等的输出,算出了排气净化催化剂的氧吸藏量。在那之后,在所算出的氧吸藏量比目标氧吸藏量多时,使向排气净化催化剂流入的排气的目标空燃比成为浓空燃比,在所算出的氧吸藏量比目标氧吸藏量少时,使目标空燃比成为稀空燃比。通过该控制,能够使排气净化催化剂的氧吸藏量恒定地维持为目标氧吸藏量。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06933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23478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23272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9-1621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923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