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柴油机卷簧扭振减振器刚度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89935.6 | 申请日: | 2018-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64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旭;陈俊豪;汪俊;张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G06F111/1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地址: | 2013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机 卷簧扭振 减振器 刚度 计算方法 | ||
1.一种柴油机卷簧扭振减振器刚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卷簧组的变形过程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其特征为:簧片变形过程中,各个部分曲率均小于限位块外圆曲率,即限位块对簧片没有接触力作用,除了最内侧簧片,各簧片的限位曲率应考虑其内侧各簧片的厚度因素;
前段簧片转角公式为:
后段转角公式为:
其中,s0和分别为y=0时的弧长和转角,且有
2)第二阶段,其特征为:簧片接触发生前,开口处达到限位状态,即簧片各处曲率半径均大于限位块半径时,簧片开口处接触限位销支座,簧片开口将不再缩小,但簧片开口处,会沿限位块支座滑动;
转角公式为:
3)第三阶段,其特征为:簧片在限位发生前,弯曲的曲率足够大,达到接触状态,此阶段,随着负荷的增加,接触区域会不断增加,开口不断缩小;
前段转角公式为:
后段转角公式为:
4)第四阶段,其特征为:接触和限位状态同时发生,此阶段,随着负荷的增加,接触区域会不断增加,簧片开口接触限位块支座,开口大小不再变换,簧片开口处不断沿限位块支座外移;
转角公式为:
其中,前段为y≥0段,后段为y<0段;在变形阶段会出现一些不同的状态,为了描述方便,这里如下定义两个名词:
接触:当簧片弯曲到一定程度,簧片内侧接触限位销外柱面,随着弯曲程度的增加,接触区域不断扩展,是否进入接触状态可通过簧片曲率判断,即曲率半径达到限位快外圆半径时,进入接触阶段;
限位:簧片开口处接触限位销支座,此时簧片开口大小将保持不变,是否进入限位阶段,可通过簧片开口处的位移判断;
以上公式各变量名分别为:E为簧片材料的杨氏模量,I为单簧片截面的惯性矩,Rb为限位销柱面半径,s簧片弧长变量,F为单个簧片受到的横向力,FE为单个簧片开口处受到的限位力,-X方向为正,R0为簧片初始半径,EI为簧片的抗弯刚度,y为簧片组对称轴方向坐标,yE为开口处末端的位移坐标,yc为接触点的位置坐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8993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