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雾计算的增强通讯安全的认证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88865.2 | 申请日: | 2018-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331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文伟平;邓宇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9/32 | 分类号: | H04L9/32;H04L29/08;G06Q20/38;G06Q20/4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象新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0 | 代理人: | 黄凤茹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计算 增强 通讯 安全 认证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雾计算的增强通讯安全的方法,通过去中心化的认证机制,对端点及节点间的身份进行安全认证,并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增进节点与端点、节点与节点之间的通讯安全,以防止恶意攻击和身份假冒;具体步骤如下:
101.针对雾计算框架下的每个雾节点网络范围内的所有联机端点信息,通过运算得到每个节点的端点组态值S;
102.本地雾节点中均存有查找表,所述查找表保存以下信息:与本地雾节点连接的其他雾节点的网络名称或网络IP地址、S值、本地雾节点网域中已建立安全通信的端点MAC地址、离开本地雾节点网域的端点MAC地址;
103.当端点X离开本地雾节点时,将其MAC地址从本地雾节点中已建立安全通信的端点名单中移除,并加入离开本地雾节点的端点MAC地址名单中;重新计算S值;更新雾节点的查找表;
104.本地雾节点用HASH函数生成第一信息摘要,并使用数字签名技术进行数字签名,将签名后的第一信息摘要与信息发送给端点X;端点X使用相同的HASH函数对接收的信息生成新的信息摘要,为第二信息摘要;并使用信息发送者的公钥解密得到第一信息摘要;再将第一信息摘要与第二信息摘要进行验证比对,以确定端点X能否加入新的雾节点;
105.本地雾节点向相同子网内其他雾节点发送加密的端点X的MAC地址和S值;
106.相同子网内其他雾节点收到信息后在其查找表中将S值更新,并且在查找表中找到端点X的MAC地址,标注端点X已经离开本地雾节点;
107.本地雾节点将公钥发送给相同子网内其他雾节点,端点X才能以该公钥对相同子网中其他雾节点作身份认证;
108.当端点X要进入相同子网内某雾节点服务范围时,必须提交自己的MAC地址及步骤104中已签名的第一信息摘要和信息;
109.某雾节点对查找表进行遍历,由MAC地址的标注获得端点X已经离开本地雾节点的信息;
110.某雾节点使用在步骤107中所接收到的公钥解密信息,计算新的摘要值为第二信息摘要,将第一信息摘要、第二信息摘要进行比对验证;若验证成功则允许建立安全通信,某雾节点重新计算其网域内的S值,并更新查找表中的S值;若验证失败则将端点X的MAC地址与特征加入之后产生的新版的MAC隔离账本,表示该端点X可能是伪装或恶意端点,拒绝通信请求并采集其特征;
111将新的MAC隔离账本和S值透过安全且加密的信道,发送给相同子网内的其他雾节点、更上一阶的雾节点及云端服务器;
112.其他雾节点及上一阶的雾节点收到信息后,视验证结果将查找表中的S值和MAC隔离账本更新,接着向其它同阶的雾节点传递,以阻止伪装或恶意的端点渗入网域;
113.反复进行步骤110~112,阻绝伪装端点、恶意端点,使其无法进行内部渗透或是外部攻击;
114.各地雾节点定期向云端服务器进行汇报;
115.云端服务器透过各地雾节点的反馈达到更多功能,包括:通过S值确认当前正常且可用的端点总数、建立更加准确且及时的安全预防机制、在特定时段调用邻近的雾节点对繁忙的雾节点进行分流;
通过上述步骤,实现基于雾计算的去中心化且可自证的客观身份认证,达到增进节点与端点及节点与节点之间通讯安全的目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雾计算的增强通讯安全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04具体使用SM2-1椭圆曲线数字签名技术进行数字签名;具体地,执行操作1)~3)进行数字签名,执行操作4)~7)进行数字签名的验证:
1)发送者使用一单向散列函数(HASH函数)对信息生成第一信息摘要;
2)发送者使用自己的私钥对第一信息摘要做签名;
3)发送者把信息本身并同已签名的第一信息摘要发送出去;
4)接收者使用与发送者使用相同的单向散列函数(HASH函数),对接收的信息本身生成新的信息摘要,其为第二信息摘要;
5)接收者使用信息发送者的公钥解密得到第一信息摘要;
6)接收者将第一信息摘要与第二信息摘要进行验证比对;
7)接收者根据比对结果,决定能否与端点X建立通信,即端点X能否加入新的雾节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8886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激活手机盾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身份认证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