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溶菌酶纳米薄膜制备Janus颗粒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88147.5 | 申请日: | 2018-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18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杨鹏;刘瑞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13/06 | 分类号: | B01J13/06;B01J13/02;B82Y40/00;B82Y30/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永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1 | 代理人: | 高雪霞 |
地址: | 71006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溶菌酶 纳米 薄膜 制备 janus 颗粒 方法 | ||
1.一种基于溶菌酶纳米薄膜制备Janus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由下述步骤组成:
(1)将1~100 mmol/L三(2-羧乙基)膦的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缓冲溶液用NaOH调节至pH值为5.0~10.0,然后将其与1~50 mg/mL溶菌酶的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缓冲溶液混合均匀,再将基材浸入所得混合液中,室温培育5~10分钟,使基材表面粘附一层溶菌酶纳米薄膜,得到溶菌酶纳米薄膜改性的基材;
(2)在溶菌酶纳米薄膜改性的基材表面均匀分散一层微纳米颗粒分散液,然后干燥,得到吸附微纳米颗粒的基材;
(3)将10 mL 50 mmol/L三(2-羧乙基)膦的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缓冲溶液用NaOH调节至pH值为7.0,然后将其与10 mL 2 mg/mL溶菌酶的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缓冲溶液混合均匀,室温培育2小时,使气-液界面形成溶菌酶二维纳米薄膜;将气-液界面形成的溶菌酶二维纳米薄膜漂浮在去离子水中,然后将吸附微纳米颗粒的基材浸没其中将溶菌酶二维纳米薄膜捞起,使溶菌酶二维纳米薄膜粘附在吸附有微纳米颗粒的基材一面上;真空抽干,即实现Janus颗粒的制备;
或者将1~100 mmol/L三(2-羧乙基)膦的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缓冲溶液用NaOH调节至pH值为5.0~10.0,然后将其与1~50 mg/mL溶菌酶的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缓冲溶液混合均匀,然后将吸附微纳米颗粒的基材倒扣在所得混合液表面,室温培育1~2小时,取出基材,用去离子水除去表面的盐,即实现Janus颗粒的制备;其中所述的微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5µ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溶菌酶纳米薄膜制备Janus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纳米颗粒为二氧化硅、聚苯乙烯、碳酸钙、四氧化三铁、海藻酸钠、壳聚糖中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师范大学,未经陕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8814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合物快速合成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热增压加氢反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