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织造布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浆砌硬质滨岸带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87573.7 | 申请日: | 2018-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60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岩;许秋瑾;王萍;王成;檀伟;朱韻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D04H1/4382 | 分类号: | D04H1/4382;D04H1/485;D04H1/49;D04H1/498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刘奇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织造 培养基 及其 制备 方法 硬质 滨岸带 生态 修复 中的 应用 | ||
1.一种非织造布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气流成网的方式将混合纤维梳理成第一纤维网;叠加所述第一纤维网进行针刺加固,得到根层;
所述混合纤维包括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所述第一纤维为由包括纯棉面料、棉纺下脚料、棉纱织造下脚料和粘胶纤维织造面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回收得到的纤维,所述第二纤维为由包括纯涤纶面料、纯麻面料、涤棉面料、涤粘面料和麻纤维织造面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回收得到的纤维;
(2)采用气流成网的方式将聚丙烯腈纤维梳理成第二纤维网;叠加所述第二纤维网进行针刺加固,得到抗老化层;
(3)采用粘结纤维在所述根层两侧粘结叠加所述抗老化层,得到培养基初体;
(4)将所述步骤(3)得到的培养基初体进行加热处理,得到非织造布培养基;
所述步骤(1)和步骤(2)没有时间先后顺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的质量比为(9~1):(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和步骤(2)中针刺加固的条件参数独立地为:针刺加固频率45~600次/min,针刺密度为20~200刺/cm2,针刺深度为3~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和步骤(2)中气流成网独立地通过气流成网机完成;气流成网机的设置条件独立地为:风机速度600~1000r/min,输送速度为2~3m/min,主锡林速度为2000~2500r/min,剥棉辊速度20~30r/min,横向吹风机速度80~1000r/min。
5.根据权利要求1、3或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和步骤(2)中纤维网的厚度独立地为3~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加热处理的温度为130~160℃,加热处理的时间为5~10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粘结纤维为ES纤维;所述粘结纤维在根层单侧的用量为(3~10)g/cm3。
8.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非织造布培养基,包括根层和粘结于所述根层两侧的抗老化层,所述根层和抗老化层通过粘结纤维层实现粘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织造布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织造布培养基的厚度为5~50mm。
10.权利要求9所述非织造布培养基在浆砌硬质滨岸带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苏州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8757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