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无人艇的智能石油抽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84784.5 | 申请日: | 2018-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47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肖宇龙;陈勇;彭艳;谢少荣;蒲华燕;罗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陆聪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无人 智能 石油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无人艇的智能石油抽采装置,由排线收放系统、石油采集系统、装置支架组成,所述石油采集系统固定安装在排线收放系统后部,并通过装置支架固定在无人艇甲板上,若干装置沿采样口圆周均匀布置,协同工作,对不同的采集区域分别进行石油抽取采集。本装置可安放在无人艇甲板表面,在艇体预留的石油采集孔周围均匀分布。可以在多个不同的采集区域分别进行石油抽取采集,且所采石油样本均不通过金属材质,由此保证所采集石油分析值的真实有效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无人艇的智能石油抽采装置,属于机械设计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对于海洋及内河蕴藏的庞大自然物质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尤其是我国湖泊、河流众多,具有非常丰富的淡水资源,但是因为人口基数大,环境污染严重,导致人均可饮用的淡水资源相对较为匾乏。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监管不到位,一些企业非法将污染物排入水源当中,造成水环境的不断恶化和水资源质量的不断下降,一方面威胁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因此产生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随着环境水质污染的加重,尤其是石油污染的日益严重,包括大型油气储运船泄漏等,在许多领域和情况下都会需要对大型水域进行水面石油取样,而且根据石油在水中的扩散及消解程度,取样需要定期进行。目前国家对水域资源的石油污染环境监测大多采用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采集和人工采集的方式,定期对湖泊和河流展开环境石油监测工作。但对于离岸边较远位置的石油采集,如果每次都出动人工去采样,显然费时费力,并且部分水质中石油内混杂有一些放射性化学物质,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这种方式的弊端是不够灵活,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不能适用于复杂多变的水体环境,造成部分水域外业数据的空白。
随着自动化产业的发展,一种小型的水面自主航行载体一无人艇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无人艇在水域测量领域有着巨大的优势,可以非常灵活地监测水质、采集石油并进行分析、探测水文,明显提升了环境监测的效率,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危险系数,大幅提高了水利部门及相关行业的工作效率,所以研发一种无人驾驶水样采集艇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设计一种可放置于无人水面艇上,用于随时采集水面石油的无人化智能石油抽采装置,对于水域检测或相关的水质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无人艇的智能石油抽采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思路如下:
一种用于无人艇的智能石油抽采装置的工作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各种内河、湖泊、航道、浅海等,搭载大功率伺服电机、排线机构及大吸力隔膜泵;为了石油抽采装置实际装配的稳度及材料的抗氧化腐蚀的能力,整体机架采用双层316不锈钢支架稳定设计,将机架安装在夹板上。同时在夹板外侧设置压力传感器,对整体系统起到实时监控及保护的作用,机架整体材料大多均选用海面专用的耐腐蚀316不锈钢,材料外再涂抗腐蚀膜保护内芯,同时在排线收放系统上采用航空插头出线方式,并且进行水密处理。
基于以上思路,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无人艇的智能石油抽采装置,由排线收放系统、石油采集系统、装置支架组成,所述石油采集系统固定安装在排线收放系统后部,并通过装置支架固定在无人艇甲板上,若干装置沿采样口圆周均匀布置,协同工作,对不同的采集区域分别进行石油抽取采集。
所述排线收放系统包括排线机构、橡胶抽水管、伺服电机、电机固定环、履带、系统箱体、挡板、手动按钮、航空插头、电机联轴器,其中橡胶抽水管缠绕在排线机构上,通过螺栓与排线机构预留固定孔固定,伺服电机轴加装电机联轴器,电机联轴器上装有履带,履带另一端与排线机构张紧连接,伺服电机由电机固定环抱紧,电机固定环与系统箱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橡胶抽水管通过挡板预留孔伸出至系统箱体外侧,系统箱体外侧设有手动按钮,并预留航空插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847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