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纯棉经纱圆筒烧毛上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83941.0 | 申请日: | 2018-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4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唐菊;王建萍;肖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D06B21/00 | 分类号: | D06B21/00;D02J3/16;D06M15/11;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浆 毛羽 烧毛 导辊 纯棉经纱 烧毛装置 纱线 罗拉 抗起毛起球性能 充分接触 经纱上浆 经轴纱线 烘燥 经纱 去除 烧除 收卷 退绕 暴露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纯棉经纱圆筒烧毛上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经纱退绕——第一罗拉导辊——圆筒烧毛——第二罗拉导辊——上浆——烘燥——导辊——收卷。本发明在经纱上浆的前道工序上浆前添加烧毛装置,在上浆前先把纱线的毛羽给烧除,由于纱线相对于织物而言,毛羽均暴露在外,与烧毛装置充分接触,从而可完成彻底去除毛羽的目的。经经轴纱线烧毛后的织成的织物毛羽等级可达4‑5级,抗起毛起球性能达4级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纯棉经纱圆筒烧毛上浆工艺。
背景技术
纤维在纺纱进线过程中不停受到摩擦,有大量短而松散的纤维毛羽暴露于纱线的表面,在织成织物后就耸立一层短纤维毛羽,绒毛不仅影响织物的光洁度,而且会在后续的印染加工中带来各种意想不到的瑕疵。
传统的织物烧毛,只能将织物表面的毛羽烧除,织物在后续干湿处理工序时,组成织物的纱线由于扭曲会将未接触在外的部分暴露在外,从而形成新的毛羽,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织物的起毛起球性严重。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纯棉经纱圆筒烧毛上浆装置及工艺,将经轴纱线烧毛和上浆在一条生成线上完成。
技术方案:一种纯棉经纱圆筒烧毛上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经纱退绕——第一罗拉导辊——圆筒烧毛——第二罗拉导辊——上浆——烘燥——导辊——收卷;其中:
(1)圆筒烧毛:圆筒烧毛机通过赤热的圆筒与棉布的接触来烧毛,通过调节罗拉辊来控制织物与圆筒的接触面积,包角根据经纱的规格确定控制在150-175°,圆筒的旋转方向与棉布的前进方向相反,圆筒的旋转速度为20-30m/min、棉布前进的速度为70-80m/min;圆筒的数量有2-4只不等,两只圆筒以上的可同经轴纱线双面烧毛,通过经纱与圆筒的摩擦,可以起到去除棉籽壳的除杂作用;
烧毛工艺:温度为650-800℃,车速为70-80m/min;
(2)上浆:浆料的配比如下:高性能变形淀粉为20-25g/L,平滑剂为2-5g/L;浆纱的车速为70-80m/min,上浆率为12-18%,纱线强力增强率为20-25%;
(3)烘燥:在烘房中,采用三道往复热风法对吹方法,对上浆后的经纱片进行具有红外线辅助加热的多次热风对吹处理:远红外使温度上升到60-80℃,控制经纱的含湿率为3%-6%;采用过热蒸汽中汽化潜热的热量加热空气,通过控制蒸汽流量的方式,获取不同品种规格织物所需要的不同烘燥温度,新鲜空气补风量3000m3/h,排气温度110℃;烘房温度130-140℃,速度70-80m/min。
有益效果:本发明在经纱上浆的前道工序上浆前添加烧毛装置,在上浆前先把纱线的毛羽给烧除,由于纱线相对于织物而言,毛羽均暴露在外,与烧毛装置充分接触,从而可完成彻底去除毛羽的目的。经经轴纱线烧毛后的织成的织物毛羽等级可达4-5级,抗起毛起球性能达4级以上。
本发明的烧毛是用高温火焰或炽热金属对织物表面进行处理,烧除布面毛羽,改善织物的染整加工性能,同时使织物表面纹路清晰,整洁光滑,不易起毛起球,提高最终产品的外观质量和服用性能,在前处理加工中烧毛是较重要的工序。
本发明采用新型的上浆技术,具有节能、节水、对经纱基本无影响、能提高上浆质量等优点。通过协同调整工艺,将经纱烧毛速度、上浆速度及烘干速度控制在70-80m/min,为防止车速慢烧毛过烧,降低烧毛的温度,采用圆筒烘干(650-800℃);同时,为了达到在较高上浆速度而能将浆纱烘干的目的,采用三道往复热风法对吹方法,对上浆后后的经纱片进行具有红外线辅助加热的多次热风对吹处理,这种设计方法,既满足了对上浆后织物的烘干要求,又缩短了浆纱机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烘燥部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839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