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推式沥青混凝土路面分层切割回收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83673.2 | 申请日: | 2018-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7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谭红霞;宁升华;孙志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23/09 | 分类号: | E01C23/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1105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层切割 回收机 组合结构 切缝 沥青混凝土路面 电路控制 手推车架 手推式 沥青混凝土面层 旧沥青混凝土 电路控制板 混凝土面层 二次污染 加热设备 块状沥青 雷达测距 驱动设备 制动系统 纵向切割 回收 原路面 纵横向 分层 加载 面层 切割 装载 电源 损伤 噪音 切入 灵活 应用 | ||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手推式沥青混凝土路面分层切割回收机。分层切割回收机由手推车架、切缝刀组合结构和分层切割刀组合结构组成。手推车架装载电源、电路控制板、加载驱动设备、加热设备、雷达测距设备以及行走制动系统,由切缝刀组合结构实现各面层厚度的纵横向缝的切入,并通过电路控制板实时调节切缝时的温度、力度和深度,然后由分层切割刀组合结构实现切分好的块状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纵向切割回收,并通过电路控制板实时调节切割时的温度和力度。这种分层切割回收机可实现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分层回收,提高旧沥青混凝土材料的有效利用,且没有噪音、灰尘、振动,对原路面没有损伤,也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另外,回收机体积较小,操作方便,可灵活应用于各种场地。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分层切割设备,这种设备能实现沥青混凝土路面分层切割回收,以便充分利用回收的RAP材料制备高性能的再生沥青混凝土。
背景技术
2013年末,统计显示中国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用于乡、村低等级公路中,在10.4万km高速公路路面中,水泥混凝土路面只有3452.8km,所占比例仅0.19%, 沥青混凝土路面所占比例为99.81%,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里程数量相比,几乎可忽略不计。由于沥青混凝土路面相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等其他路面具有施工维修方便、行车舒适性好、延长轮胎使用寿命、节省燃油、快速开放交通等优势,到2017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477.35万公里中四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达433.86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90.9%,几乎都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原有水泥、砂石路面的更新加铺也逐步采用沥青混凝土罩面。城市道路也如此,目前几乎所有城市道路都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然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设计使用寿命较短,8~15年,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发展,重载交通的比率越来越大,交通量增长率也越来越高,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实际使用7~8年就需维修改造,有的甚至运营2~3年就开始出现裂缝、坑槽等破坏。在90年代以后陆续建成的高速公路已进入大、中修期,此后,每年约有12%的沥青路面需要翻修,旧沥青废弃量将达到每年220万吨之巨,而这个数字是以每年约15%的速度增长的,10年以后,沥青路面的大、中修产生的旧沥青混合料将达到数千万吨。翻挖、铣刨的沥青混合料大量堆积在道路两侧和其它固定场地,或当作垃圾填埋废弃,这样既污染环境,又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一方面沥青为气味较重的难降解物质,将造成周边环境严重污染;另一方面大量开采新石料,会导致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等,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且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若通过再生利用则每年可节约材料费15亿元之多。因此,沥青混凝土再生技术的研究、推广和相关专用设备的开发,对降低建设成本、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对我们国家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公路建设都有极大的意义。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在发达国家的应用是比较成熟和普及的。美国是最早研究使用沥青路面再生与再利用技术的国家,从1976年至今,路面废料再生利用率已超过70%。西欧国家也十分重视该项技术,欧洲沥青路面协会(EAPA)各成员国的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再生率达到100%。芬兰几乎所有的城镇都组织旧路面材料的收集和储存工作。1997年国际经合組织对14个国家的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发表了《道路工程再生利用战略》白皮书,书中指出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率为75%~100%。据国际清洁能源与环保再生署统计,欧美沥青路面回收已经达到80%以上,荷兰、西班牙已经达到了100%。另据报道,国外的沥青路面已经能做到多次回收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大学,未经湘潭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836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