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氧化物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582486.2 | 申请日: | 2018-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1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 发明(设计)人: | 刘帅;王兆翔;陈立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485;H01M4/505;H01M4/525;H01M4/62;H01M4/48;H01M4/50;H01M4/52;H01M10/052;H01M10/0525;H01M10/05;H01M10/054 |
| 代理公司: | 11521 北京市英智伟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丹妮 |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物层 正极材料 氧化物正极材料 制备方法和应用 电压保持率 容量保持率 锂离子电池 倍率性能 放电电压 库伦效率 循环性能 电解液 副反应 氧化物 电池 | ||
1.一种电池氧化物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物正极材料包括氧化物本体材料A-M-O和表面的M-N氧化物层;其中:
所述氧化物本体材料A-M-O中的所述A元素选自La或Na;
所述M-N氧化物层中的M元素是氧化物本体材料A-M-O中的M元素;
所述本体材料A-M-O及所述M-N氧化物层中所述M元素选自以下一种或多种:Ni、Co、Mn、Zr、Fe、Nb、Ta、Zn、Mg、Al、Cr、Ca、Li、K、Na、Ti、Mo、Sn、Sb、La、Bi;优选为Li、Na、Ni、Co、Mn、Al;
所述M-N氧化物层中所述N元素选自以下一种或多种:Ti、Sb、Cr、Mg、Mo、Zn、Nb、Zr、Ta、Sn、V、W、Rh、Ir、Hf、Ag、Bi、La、Ce、Nd、Y、Sc,优选为Zr、V、Mg、Ti、Sc、Nb、Ta;
优选地,所述M-N氧化物层是由于原子互扩散而形成的表面结构,优选地,所述M-N氧化物层的厚度为0.5~50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物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物本体材料A-M-O选自以下一种或多种:层状结构材料、尖晶石结构材料、尖晶石与层状复合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氧化物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层状结构材料的化学式为AaMO2,其中0.6≤a≤1.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氧化物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尖晶石结构材料的化学式为AbM2O4,其中0.6≤b≤1.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氧化物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尖晶石与层状复合材料的化学式为cAaMO2·dAbM2O4,其中0.6≤a≤1.5,0.6≤b≤1.5,0.01≤c/d≤1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液相化学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M-N氧化物层中N源材料分散于液态分散剂中,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所述氧化物本体材料A-M-O,搅拌,使之N源溶液充分混合得到混合液;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继续搅拌并加热,所述液态分散剂挥发后得到干燥的前驱体;
(3)将步骤(2)所得干燥的前驱体放入炉中进行热处理,自然冷却到室温,即得到表面具有M-N氧化物层的氧化物正极材料;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N源材料为N元素的盐或氧化物;优选地,所述盐为卤素盐、硝酸盐、乙酸盐、乙醇盐;所述N源材料和所述正极材料摩尔比为0.5~10:100,优选为1~5:100;所述液态分散剂选自以下一种或多种:水、甲醇、乙醇、乙二醇、异丙醇、丙酮,优选为乙醇、甲醇和水;所述N源和所述正极材料的总质量和与所述液态分散剂的容积比为0.1~0.5g/mL,优选为0.1~0.2g/mL;
更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所述加热温度为80~150℃,优选为90~110℃;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所述热处理气氛为空气或氧气;所述热处理升温速度为5~10℃/min,优选为5℃/min;所述热处理温度为400~800℃,优选为500~700℃,最优选为600℃;所述热处理时间为4~20h,优选为4~7h,最优选为6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8248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