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环向保温盲管的预埋管刻槽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581887.6 | 申请日: | 2018-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87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 发明(设计)人: | 寇建;梁文雨;刘学霸;任中江;李广晓;王尚书;宋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F16/02 | 分类号: | E21F16/02;E21D11/10;G01C15/00;G01C1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胡静 |
| 地址: | 065201 河北省廊***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保温 预埋管刻槽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环向保温盲管的预埋管刻槽施工方法,包括:测量定位、预埋管安装、喷射混凝土、预埋管拆除、环向保温盲管安装。本发明采用预埋管刻槽,成型好,便于盲管安装固定,采用机械手喷射混凝土,有效避免混凝土的浪费,操作简单,工期短,成本低,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隧道环向保温盲管的预埋管刻槽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修建多条位于寒冷及严寒地区的铁路,对于隧道衬砌背后的排水系统,目前大多沿用环向盲管的排水理念,采用在模筑衬砌及防水板背后设置环向透水盲管引排至隧道中心排水沟的方式。从东北、西北已经建成铁路项目来看,隧道这种传统的衬砌背后盲管排水系统防冻性能也不太理想。由于隧道衬砌厚度一般为35~70cm,均小于冻结深度,环向盲管的埋置需要向初期支护外部围岩内扩挖刻槽预埋。
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0883801.6的专利公布了一种隧道纵向排水盲管固定结构,旨在提供一种施工方便的隧道纵向排水盲管固定结构。它包括包裹排水盲管且与初期支护壁面贴合的土工布,用于吊挂排水盲管及土工布、呈J形的吊带,设置于吊带外侧面的防水板,填充于排水盲管上端的无砂混凝土,以及两分别固定吊带短边上端及吊带长边上端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热熔垫圈,以及穿设于热熔垫圈上、并插入初期支护内的射钉;所述防水板与热熔垫圈热熔连接。该实用新型施工定位方便、准确,可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其提供了纵向排水盲管的一种固定结构,但是没有涉及到环向保温盲管刻槽安装的施工步骤。对具体施工没有指导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隧道环向保温盲管的预埋管刻槽施工方法,通过喷射混凝土前增加预埋喷浆管,拆除后形成凹槽,安装环向保温盲管,加大了初支与二衬之间排水面,减少了环向保温盲管因冰冻失去排水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所述预埋管刻槽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一种隧道环向保温盲管的预埋管刻槽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测量定位预埋管:
步骤1.1,根据盲管设计里程位置,以隧道洞内导线控制点为基准点,使用全站仪的免棱镜模式按照预先编好的环向保温盲管安装里程位置测量放样;
步骤1.2,根据全站仪的激光点位置,采用喷漆方式作长15cm,宽2cm标记线,沿初期支护初喷混凝土表面,环向每3米做一道标识线;
步骤1.3,采用全站仪激光点确定标识线的两个端头,标识线的端头定位偏差±1cm以内;
步骤1.4,下台阶预埋管施工时,测量上台阶已完成刻槽的中心里程,采用全站仪定位下台阶预埋管里程位置;上台阶、下台阶预埋管位置搭接位置采用垂线法划线,接口处偏差±1cm;
步骤2,安装预埋管:
步骤2.1,按照步骤1确定的环向保温盲管标记线,用扎丝绑扎固定预埋塑胶管,采用扎丝绑扎,使用扎钩固结扎丝;
步骤2.2,加工预埋管,测量上台阶、下台阶弧长,上台阶预埋管长度按照上台阶弧长裁截,下台阶预埋管长度按下台阶弧长再增加20cm后进行裁截;
步骤2.3,上台阶预埋管固定绑扎顺序为左侧拱脚、左侧拱腰、拱顶、右侧拱腰、右侧拱脚,依次用扎丝通过扎钩固结在初期支护的网片上;
步骤2.4,下台阶预埋管固定绑扎顺序从上到下,与上台阶刻槽搭接20cm处采用射钉枪固定,并采用宽4cm、长15cm的土工布包裹,然后依次用扎丝通过扎钩固结在网片上;
步骤3,喷射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818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