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水培生菜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80430.3 | 申请日: | 2018-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122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贺冬仙;闫征南;杜维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31/00 | 分类号: | A01G31/00;A01G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王璐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水培 生菜 硝酸盐 含量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降低水培生菜硝酸盐含量的方法,包括水培生菜的栽培和采收前降低硝酸盐含量处理。所述降低硝酸盐含量处理具体为:在水培生菜采收前3~5天,或当生菜地上部鲜重达到采收标准的70%~90%时,将水培时采用的光照强度提高20%~40%,并同时降低水培生菜所用营养液中的氮素浓度。利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处理水培生菜,可使生菜植株生长良好,产品品质均匀一致,在保证生菜产量的前提下,可在短期内显著地降低生菜叶片硝酸盐含量,利用LED光照还可有效地降低单位产量耗电量,该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降低水培生菜硝酸盐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生菜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但由于氮肥施用过量、光照不适、水肥失衡等原因,导致生菜的硝酸盐积累过量。硝酸盐含量超标已经成为制约生菜等叶类蔬菜品质控制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生菜生产尤其是设施生菜生产,无论是土壤栽培、基质栽培,还是水培生产都存在同样的问题。
人工光型植物工厂具有生产周期短、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可实现叶类蔬菜和种苗的周年稳定清洁生产,但高能耗和高成本问题一直制约着该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推广。有效地利用环境控制和胁迫控制进行品质调控,既可以说是人工光型植物工厂的技术优势,也可以说是制约该技术应用推广的瓶颈问题。生菜作为人工光型植物工厂的模式植物已被广泛地用于研究试验与商业化生产,但在实现高品质生产尤其是低硝酸盐含量的水培生菜生产方面仍具有一定的难度,这直接制约了其高附加值生菜在人工光立体栽培条件下的优质高效生产。
因此,在人工光下进行生菜立体栽培中,无论是水培生产还是基质培漂浮生产,探索在保证其产量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其硝酸盐含量,同时降低其单位产量耗电量的方法,这对于保障优质高产和农产品安全,以及推广人工光下水培生菜立体生产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已经报道的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的途径包括短期连续光照(CN106718755A)、蓝色LED补光(CN105815197A)、调整营养液中氮素浓度及比例(CN104557307A)等。公开号为CN106718755A的中国专利申请通过采收前在不同LED光源下连续光照处理10h~48h,显著地降低不结球白菜叶片的硝酸盐含量,但其降低效果受光质的影响较大,且处理时长超过24小时,硝酸盐含量随着光照时长的增加反而升高。公开号为CN105815197A的中国专利申请在水培小白菜采收前7~10天,采用蓝色LED每天连续补光10~12小时,虽然显著降低了小白菜叶片中硝酸盐含量,但是蓝光太多会抑制叶片生长,影响植株形态,进而影响其商品性。公开号为CN104557307A的中国专利申请在小白菜发芽后10~15天以内、发芽10~15天后、采收前3~6天的三个生长阶段通过改变营养液中氮素浓度及比例、调节营养液酸度、添加生长调节剂等多种途径,有效地降低小白菜叶片的硝酸盐含量,但营养液配方的频繁调整以及生长调节剂的添加,增加了管理难度和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水培生菜硝酸盐含量的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低水培生菜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水培生菜的栽培和采收前降低硝酸盐含量处理;
所述降低硝酸盐含量处理具体为:在水培生菜采收前3~5天,或当生菜地上部鲜重达到采收标准的70%~90%时,将水培时采用的光照强度提高20%~40%,并同时降低水培生菜所用营养液中的氮素浓度。
作为优选,降低水培生菜所用营养液中的氮素浓度降低为原浓度的1/5~3/4,优选为1/2。
进一步地,同时将所述营养液的pH调节为6.0~6.5,EC调节为0.8~1.0mS/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804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