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580391.7 | 申请日: | 2018-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1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 发明(设计)人: | 毕力;高敏;陈鹏;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和义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7/18 | 分类号: | H01B7/18;H01B7/295;H01B7/28;H01B7/02;H01B3/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沈尚林 |
| 地址: | 2314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外皮层 芯线 充电电缆 无机填充料 耐磨凸起 新能源汽车 缓冲颗粒 环形排列 均匀排列 抗摔性能 使用寿命 外界信号 阻燃性能 屏蔽层 耐磨 填充 | ||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包括外皮层、无机填充料、芯线组件、缓冲颗粒、耐磨凸起;所述外皮层内均匀设有多个所述芯线组件,每个所述芯线组件之间填充有所述无机填充料;所述外皮层和所述无机填充料之间环形排列设有多个所述缓冲颗粒,所述外皮层外呈环形均匀排列有所述耐磨凸起。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该充电电缆的外皮层外设有耐磨凸起,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耐磨的作用,增加了充电电缆外皮层的使用寿命;(2)每个芯线组件中均设有屏蔽层,减少了外界信号的干扰;(3)每两根芯线组件之间设有无机填充料,避免芯线组件之间的相互干扰;(4)该充电电缆具有良好的抗摔性能和阻燃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有超过400万辆液化石油气汽车,100多万辆天然气汽车。目前中国市场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多是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公告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电缆(electric cable;power cable):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组成。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电线心置于密封护套中构成的绝缘导线。其外可加保护覆盖层,用于传输、分配电能或传送电信号。它与普通电线的差别主要是电缆尺寸较大,结构较复杂。
电缆主要由以下4部分组成。①导电线心:用高电导率材料(铜或铝)制成。根据敷设使用条件对电缆柔软程度的要求,每根线心可能由单根导线或多根导线绞合而成。②绝缘层:用作电缆的绝缘材料应当具有高的绝缘电阻,高的击穿电场强度,低的介质损耗和低的介电常数。电缆中常用的绝缘材料有油浸纸、聚氯乙烯、聚乙烯、交联聚乙烯、橡皮等。电缆常以绝缘材料分类,例如油浸纸绝缘电缆、聚氯乙烯电缆、交联聚乙烯电缆等。③密封护套:保护绝缘线心免受机械、水分、潮气、化学物品、光等的损伤。对于易受潮的绝缘,一般采用铅或铝挤压密封护套。④保护覆盖层:用以保护密封护套免受机械损伤。一般采用镀锌钢带、钢丝或铜带、铜丝等作为铠甲包绕在护套外(称铠装电缆),铠装层同时起电场屏蔽和防止外界电磁波干扰的作用。为了避免钢带、钢丝受周围媒质的腐蚀,一般在它们外面涂以沥青或包绕浸渍黄麻层或挤压聚乙烯、聚氯乙烯套。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充电桩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充电电缆是充电桩中的重要一部分。现有的充电电缆的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充电电缆是使用最频繁的部分之一,充电电缆的外层在长期的使用中磨损最为严重;电缆芯线容易受到外界信号的干扰,内部多根芯线之间容易相互干扰;抗摔、阻燃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包括外皮层、无机填充料、芯线组件、缓冲颗粒、耐磨凸起;所述外皮层内均匀设有多个所述芯线组件,每个所述芯线组件之间填充有所述无机填充料;所述外皮层和所述无机填充料之间环形排列设有多个所述缓冲颗粒,所述外皮层外呈环形均匀排列有所述耐磨凸起;
所述芯线组件包括阻燃层、隔氧层、屏蔽层、导电芯线;由外之内依次设有所述阻燃层、隔氧层、屏蔽层及所述导电芯线。
优选地,所述阻燃层、隔氧层、屏蔽层、导电芯线均同轴中心线设置。
优选地,所述屏蔽层与所述导电芯线之间的所述导电芯线表面涂覆有绝缘材料。
优选地,所述绝缘材料为交联聚乙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和义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和义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803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阻燃电缆
- 下一篇:一种基于REBCO超导带材的准圆截面高温超导导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