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大数据的建筑工程实时监控平台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78816.0 | 申请日: | 2018-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12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苏晓东;郑建斌;郑永清;严小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和监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64 | 分类号: | F24F11/64;F24F11/72;F24F11/88;F24F110/10;F24F110/64 |
代理公司: | 衢州维创维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2 | 代理人: | 高永志 |
地址: | 324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工程 中央控制器 空气控制 空调通风系统 空间区域 实时监控平台 温度传感器 大数据 指令 监控平台 空调系统 通风系统 用户提供 用户体验 指令启动 监测 外部 能源 发送 申请 保证 | ||
本申请公开了基于大数据的建筑工程实时监控平台,包括:温度传感器、中央控制器和空调通风系统,温度传感器监测建筑工程的外部温度以及监测建筑工程内部的各个空间区域的内部温度;中央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外部温度和所述内部温度,生成针对各个空间区域的空气控制指令,所述空气控制指令中包含空气的温度;空调通风系统接收中央控制器发送的空气控制指令,并根据空气控制指令启动空调系统以及通风系统工作。通过监控平台的中央控制器对建筑工程内部各个空间区域的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控制,能够保证给建筑工程内部的用户提供适宜的温度,改善用户体验的同时,还能够节省能源,避免因为温度过低或者过高导致能源浪费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监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建筑工程实时监控平台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智能化成为建筑行业的一种发展趋势。如何实现建筑工程的智能化控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建筑工程中的空调以及通风系统控制属于建筑工程智能化控制的一部分。
商场、写字楼作为一种建筑工程,由于人员密度比较大,进而对其内部的空气质量、温度以及湿度要求比较高,但是目前,通常通过人工的方式对各个独立的区域内部署的空调以及通风系统进行控制,这样就容易造成冬天室内温度过高、夏天室内温度过低的情况,一方面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建筑工程实时监控平台及方法,用于解决建筑工程在空调以及通风系统控制方面存在的能源浪费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建筑工程实时监控平台,包括:温度传感器、中央控制器和空调通风系统,其中: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建筑工程的外部温度以及监测所述建筑工程内部的各个空间区域的内部温度,并将监测到的所述外部温度和所述内部温度发送给中央控制器;
所述中央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外部温度和所述内部温度,生成针对各个空间区域的空气控制指令,将所述空气控制指令发送给各个空间区域对应的所述空调通风系统,其中,所述空气控制指令中包含空气的温度;
所述空调通风系统,用于接收所述中央控制器发送的空气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空气控制指令启动空调系统以及通风系统工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建筑工程实时监控方法,包括:
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测建筑工程的外部温度以及监测所述建筑工程内部的各个空间区域的内部温度;
根据所述外部温度和所述内部温度,生成针对各个空间区域的空气控制指令,将所述空气控制指令发送给各个空间区域对应的空调通风系统,其中,所述空气控制指令中包含空气的温度;
其中,所述空调通风系统用于接收所述中央控制器发送的空气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空气控制指令启动空调系统以及通风系统工作。
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达到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基于大数据的建筑工程实时监控平台,包括:温度传感器、中央控制器和空调通风系统,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建筑工程的外部温度以及监测所述建筑工程内部的各个空间区域的内部温度,并将监测到的所述外部温度和所述内部温度发送给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外部温度和所述内部温度,生成针对各个空间区域的空气控制指令,将所述空气控制指令发送给各个空间区域对应的所述空调通风系统,其中,所述空气控制指令中包含空气的温度;所述空调通风系统,用于接收所述中央控制器的空气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空气控制指令启动空调以及通风系统工作。通过监控平台的中央控制器对建筑工程内部各个空间区域的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控制,能够保证给建筑工程内部的用户提供适宜的温度,改善用户体验的同时,还能够节省能源,避免因为温度过低或者过高导致能源浪费的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和监理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和监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788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