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配合物及其有机发光器件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76315.9 | 申请日: | 2018-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0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韩春雪;蔡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海谱润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F15/00 | 分类号: | C07F15/00;C09K11/06;H01L51/50;H01L51/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北湖科技***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配合物 有机发光器件 氮配 电子云 金属配合物结构 三价金属阳离子 有机光电材料 掺杂材料 发光效率 发光性能 光电性质 热稳定性 稳定中心 影响金属 振动能量 电压低 富电子 配合物 配体 制备 金属 驱动 表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配合物及其有机发光器件,涉及有机光电材料技术领域。该金属配合物具有式(Ⅰ)所示结构,金属配合物结构中的富电子的双氮配位结构有利于稳定中心三价金属阳离子,同时,也会影响金属铱上的电子云分布,进而对于整个配合物分子的光电性质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且双氮配位结构的配体与金属构成的四元环具有更强的刚性,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振动能量损失,实现高效的发光性能。通过调节取代基基团,使金属配合物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性质。将金属配合物制备成器件,尤其是作为掺杂材料,器件表现出驱动电压低、发光效率高的优点,优于现有常用OLED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光电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配合物及其有机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材料作为OLED器件中的一个关键材料,根据发光原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传统荧光材料、磷光材料和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材料。传统荧光材料仅能利用25%的单重态激子辐射发光,发光效率较低。磷光材料可利用25%单重态激子及75%三重态激子辐射发光,理论上可达到100%的内量子效率,1998年,M.A.Baldo等人在发光层中掺杂含有过渡金属铂的有机螯合分子PtOEt,制备出外量子效率4%,理论内量子效率可以达到100%的饱和红色磷光OLED器件,这使得理论上电致发光内量子效率突破了荧光效率25%的上限,随后越来越多的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磷光材料被开发出来,其中绝大部分是过渡金属离子配合物,因其高效率的发光性能而在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应用研究上引起极大的重视。而这些被用作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金属配合物多为铂(Pt)、锇(Os)及铱(Ir)的金属配合物,其中铱金属配合物最为有效,通常为含有正三价氧化态的正八面体结构,高效率的磷光发光是由于金属配合物的核外电子排布具有强的自旋-轨道耦合所造成。
有机金属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发光特性,其中很多配合物在OLED及其它电致发光技术的科研及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的研究,但仍然存在不足,磷光材料普遍存在热稳定性差、发光效率低,寿命短的问题,而决定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优劣的根本因素为材料的选择,因此,亟待设计及开发一种具有更高发光效率、驱动电压低的有机金属配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配合物及其有机发光器件,本发明提供的金属配合物具有驱动电压低、发光效率高的优点,是性能良好的有机发光材料。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金属配合物,结构式(Ⅰ)为:
其中R1、R2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6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60杂芳基中的一种;
R3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的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6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6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0的胺基中的一种;
R4-R9独立地选自氢、氰基、卤素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6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60杂芳基中的一种;
Y选自C(R10R11)、NR10、P(O)R10、PR10、S、SO、SO2、Si(R10R11)或O,其中,R10、R11独立地选自C1~C30的烷基、C6~C60的芳基、C1~C30的烷氧基中的一种;
M选自Ir、Rh、Re、Ru、Os、Pt、Au、Cu中的一种。
优选的,M选自I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海谱润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长春海谱润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763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