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接触式公路隧道衬砌结构病害检查车载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74031.6 | 申请日: | 2018-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25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丁浩;刘秋卓;刘永华;李科;朱炯;江星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3/86 | 分类号: | G01S13/86;G01S13/89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67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耦合 衬砌结构 公路隧道 病害检查 车载系统 车载装置 非接触式 控制系统 雷达主机 天线探测 钢筋 二衬 分辨 天线 病害位置 隧道检测 天线距离 天线频率 运作方式 占用空间 工字钢 密实度 空洞 探测 承载 背后 检测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接触式公路隧道衬砌结构病害检查车载系统,属于隧道检测领域。该系统包括空气耦合天线、雷达主机及控制系统和车载装置;所述空气耦合天线受雷达主机及控制系统,承载于车载装置上;根据空气耦合天线探测结果分辨钢筋的位置和数量,还包括二衬厚度、工字钢施作情况、二衬背后密实度及空洞、钢筋施作的位置和间隔;空气耦合天线频率为380MHz~1.6GHz,空气耦合天线距离衬砌结构的距离为10cm~3m,探测深度为40cm~3m。本发明能够根据空气耦合天线探测结果分辨钢筋的位置和数量;运作方式简单,占用空间较小,检测病害位置精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检测领域,涉及非接触式公路隧道衬砌结构病害检查车载系统。
背景技术
地质雷达是使用甚高频至超高频段的地下电磁波反射探测技术。工作原理是发射器通过发射天线向初期支护与围岩中定向发射电磁波,电磁波在传播的路径上当遇到有电性(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差异的界面时即发生反射,从不同深度返回的各个反射波由接收天线和接收器所接收,另外还最先接收到从反射天线经两天线所在介质的表面传播到接收天线的直达波,并作为系统的时间起始零点。经过信号处理之后,对于直达波之后反射回来的各个不同时间的发射波,取其时间之半,乘以相应介质的电磁波传播速度即为反射目标的深度。再根据反射信息特征(反射强度、反射波组合特点以及横向、纵向变化等)判别反射目标的性质。初期支护与围岩、围岩中的空洞或欠密实区、围岩中的含水区或裂缝、初期支护裂缝等均为良好的反射界面或目标体。
目前主要采用地质雷达配合使用不同频率(常用的有270MHz、400MHz、900MHz)的天线对隧道结构状态,如二衬混凝土厚度、二衬与初支间的密实性等参数进行检测,其天线绝大多数为地面耦合式天线,即检测时雷达天线须与检测对象密贴。
该种检测方式的主要问题有三点:
(1)雷达天线不能脱开检测对象,否则会出现信号不良的现象,不利于后期数据处理和判读,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数据无效,而检测现场由于存在各种问题,常导致该种现象难以完全避免。
(2)采用该种方法进行检测时,通常由人工把握天线,站立于高空车围栏内在高处作业,路面不平或车辆速度稍快时存在较大的掉落安全风险。另外长时间运营隧道衬砌表面积灰严重,地耦天线刮除积灰后将导致洞内烟尘飘洒,影响行车环境。
(3)检测时须开展占道施工作业,而占道施工审批手续办理及撞车风险控制也是一大难题。
因此,现有检测技术的工作效率较低、对既有交通的干扰较大、交通安全的隐患较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接触式公路隧道衬砌结构病害检查车载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非接触式公路隧道衬砌结构病害检查车载系统,包括空气耦合天线、雷达主机及控制系统和车载装置;
所述空气耦合天线受雷达主机及控制系统,承载于车载装置上;根据空气耦合天线探测结果分辨钢筋的位置和数量,还包括二衬厚度、工字钢施作情况、二衬背后密实度及空洞、钢筋施作的位置和间隔;
所述空气耦合天线频率为380MHz~1.6GHz,空气耦合天线距离衬砌结构的距离为10cm~3m,探测深度为40cm~3m。
进一步,该系统还包括红外线测距仪器、多轴向旋转机械臂和激光测距轮;
所述空气耦合天线与红外线测距仪器紧邻,设于多轴向旋转机械臂上;多轴向旋转机械臂设置在车载装置中部,能够进行角度调整、转动和伸缩;车载装置尾部设有激光测距轮;根据空气耦合天线探测结果分辨钢筋的位置和数量,还包括二衬厚度、工字钢施作情况、二衬背后密实度及空洞、钢筋施作的位置和间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740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