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碱中毒高效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73766.7 | 申请日: | 2018-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24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朱廷钰;郭旸旸;郑扬;叶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29/89 | 分类号: | B01J29/89;B01J37/10;B01J37/02;B01J37/08;B01D53/86;B01D53/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碱中毒 高效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抗碱中毒脱硝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以钛掺杂的介孔分子筛为载体,以钒、铈、锆、铌、锰为活性组分,以钨、钼、铁、铜为助剂;其中,以钛掺杂的介孔分子筛中Si元素质量为基准,掺杂元素钛的含量为15%~35%;以钛掺杂介孔分子筛载体质量为基准,活性组分钒、铈、锆、铌和锰氧化物质量百分含量为1%~5%,助剂钨、钼、铁和铜氧化物质量百分含量为1%~15%;
所述活性组分中V/Ce/Zr/Nb/Mn的元素摩尔比为1:(0.1~10):(0.1~10):(0.1~5):(0.1~10);
所述助剂中W/Mo/Fe/Cu的元素摩尔比为1:(0.1~10):(0.1~10):(0.1~5)。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碱中毒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置含模板剂的溶液
取P123溶解在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均相后加入HCl,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溶液;
2)钛掺杂的介孔分子筛载体的制备
将钛酸丁酯与硅酸四乙酯预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剧烈搅拌下将混合溶液逐滴加入步骤1)所得的混合溶液中,继续搅拌形成凝胶状液体,将凝胶状液体移入有聚四氟乙烯内衬的自生压反应釜中,静置后取出、抽滤、洗涤、干燥,马弗炉中空气焙烧,得到钛掺杂的介孔分子筛载体;
3)催化助剂的负载
称取可溶性钨盐、钼盐、铁盐和铜盐,溶于洁净水或酸性溶液中,经搅拌得到稳定溶液;取步骤2)中所得的催化剂载体,浸渍到稳定溶液中,搅拌后干燥,再经马弗炉焙烧,得到催化剂前驱体;
4)催化剂活性组分的负载
称取可溶性钒盐、铈盐、锆盐、铌盐和锰盐,溶于洁净水或酸性溶液中,经搅拌得到稳定溶液;取步骤3)中所得的催化剂前驱体浸渍到稳定溶液中,搅拌后干燥,再经马弗炉焙烧,得到所述抗碱中毒脱硝催化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加入的HCl的摩尔浓度为0.1~0.3mol/L。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HCl的质量为所述P123的质量的15~20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P123溶解在去离子水后的搅拌温度为20~30℃;加入盐酸后的搅拌温度为30~5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硅酸四乙酯的质量为所述P123的质量的2~3倍,所述钛酸丁酯与硅酸四乙酯的加入量按照Ti/Si质量百分浓度为15%~35%。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搅拌形成凝胶液体的温度为30~50℃,所述搅拌的时间为10~20h。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静置的温度为90~110℃,所述静置的时间为20~40h。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焙烧的温度为500~600℃,所述焙烧的时间为2~8h,升温的速度为1~5℃/min。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可溶性钨盐为钨酸铵、仲钨酸铵或偏钨酸铵;所述钼盐为钼酸铵;所述铁盐为硝酸铁、氯化铁或硫酸铁;所述铜盐为氯化铜、硝酸铜或醋酸铜。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浸渍后的搅拌温度为20~30℃,所述搅拌的时间为20~40h。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干燥为先旋蒸干燥后烘箱干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7376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