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过渡金属催化的C-H偶联反应高效制备邻氰基化芳香环或不饱和脂肪环类化合物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571376.6 申请日: 2018-06-06
公开(公告)号: CN108690007B 公开(公告)日: 2021-04-30
发明(设计)人: 吴勇;海俐;吕松洋;李亚玲;余昕玲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大学
主分类号: C07D409/04 分类号: C07D409/04;C07D413/14;C07D249/06;C07D213/57;C07D403/04;C07C253/00;C07C253/30;C07C255/6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10065 四川***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过渡 金属 催化 反应 高效 制备 邻氰基化 芳香 不饱和 脂肪 化合物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基于N1,N3‑二取代咪唑型离子液体为溶剂,N‑氰基‑N‑苯基对甲苯磺酰胺为氰基源,过渡金属催化的C‑H偶联反应高效制备邻氰基化芳香环或不饱和脂肪环类化合物的绿色合成新方法。本发明相比于传统技术,更安全、简便、高效、环境友好;官能团容忍性好,收率高;溶剂和催化剂可循环使用,大大降低了成本;无需进行底物的预活化并且反应条件温和,降低了操作难度。可以快速高效地获得邻氰基化衍生物分子库,并且氰基可以进一步转化为羧基、氨基、杂环等功能基团,为天然产物以及药物分子的后期修饰提供重要帮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N1,N3-二取代咪唑型离子液体为溶剂,N-氰基-N-苯基对甲苯磺酰胺为氰基源,过渡金属催化的C-H偶联反应高效制备邻氰基化芳香环或不饱和脂肪环类化合物的绿色合成新方法。

背景技术

氰基作为一种重要的官能基团广泛存在于药物,农用化学品和天然产物的分子结构中。例如,抗癌药物Neratinib以及抗HIV药物Etravirine均具有氰基官能团。此外,具有氰基官能团的化合物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中间体,因为氰基可以进一步地衍生为其他重要的官能基团,如羧基、醛类、胺基和杂环等[参见:(a) A. Kleemann, J. Engel, B.Kutscher and D. Reinheim, Pharma-ceutical, Substance: Synthesis, Patents, Applications, Georg Thieme, Stuttgart, 4th edn, 2001; (b) I. K. Mangion,Benjamin D. Sherry, J.-J Yin and F. J. Fleitz, Org. Lett., 2012, 14, 3458.]。因此,氰化物的合成方法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氰基化的传统方法包括Rosenmund-von Braun反应和Sandmeyer反应[参见:(a) K. W. Rosenmund and E.Struck, Ber. Dtsch. Chem. Ges., 1919, 52, 1749; (b) T. Sandmeyer, Ber. Dtsch. Chem. Ges., 1884, 17, 2650.],但这两种方法操作条件繁琐并且需要使用化学计量的CuCN。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科学家们发明了芳卤化物的交叉偶联氰基化反应,这也是现在广泛使用的氰基化方法之一。然而,它需要对芳烃预活化,并且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等化学计量的卤代副产物[参见:(a) M. Sundermeier, A. Zapf and M. Beller, Angew. Chem., Int. Ed., 2003, 42, 1661; (b) G. Yan, C. Kuang, Y. Zhang and J. Wang, Org. Lett., 2010, 12, 1052; (c) C. W. Liskey, X. Liao and J. F. Hartwig, J. Am. Chem. Soc., 2010, 132, 11389; (d) A. V. Ushkov and V. V. Grushin, J. Am. Chem. Soc., 2011, 133, 10999; (e) T.-J Gong, B. Xiao, W.-M Cheng, W. Su, J.Xu, Z.-J Liu, L. Liu and Y. Fu, J. Am. Chem. Soc., 2013, 135, 10630.]。随着科学家们对氰基化反应的更深入研究,一种过渡金属催化的C-H偶联氰基化反应成为了更为简便高效的氰基化方法[参见:(a) J. Peng, J. Zhao, Z. Hu, D. Liang, J. Huang andQ. Zhu, Org. Lett., 2013, 44, 4966; (b) P. Cotugno, A. Monopoli, F. Ciminale,A. Milella and A. Nacci, Angew. Chem., Int. Ed., 2014, 53, 13563; (c) D.-GYu, T. Gensch, A. F. De, S. Vásquez-Céspedes and F. Glorius, J. Am. Chem. Soc., 2014, 136, 17722; (d) Amit B. Pawar and Sukbok Chang, Org. Lett., 2015,17, 660; (e) C.-R Qi, X.-H Hua and H.-F Jiang, Chem. Commun., 2017, 53,7994.]。但是,该方法通常需要高温或/和无氧等苛刻的反应条件,并采用大极性且有毒的有机试剂作为反应溶剂,以价格昂贵的过渡金属或者特殊的配体催化反应,成本高且造成了极大地环境污染。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C-H偶联氰基化反应的应用。因此,开发一种简便安全、绿色经济的偶联反应实现快速高效制备氰基化合物的新方法是目前化学合成方法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713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