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级浮法玻璃用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70974.1 | 申请日: | 2018-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38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林嘉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玻安徽玻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18/18 | 分类号: | C03B18/18;C03B25/0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东信智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3 | 代理人: | 王学勇 |
地址: | 2331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级浮法 玻璃 冷却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级浮法玻璃用冷却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第一电磁阀、第一冰浴槽、第一气罐、第二电磁阀、第二冰浴槽、第二气罐、第三电磁阀、冷却托辊,冷却托辊包括辊身、进气管,辊身尾端的中央设有圆形盲孔,盲孔的开口处设有密封式轴承,辊身的外侧壁设有多组排气孔组,排气孔组包括多个沿着辊身的轴向排布的排气孔,排气孔的内部设有金属球;辊身的首尾两部分别套设有圆环状支撑环。所述电子级浮法玻璃用冷却系统利用冷却托辊中的两个支撑环及辊身上半部中的排气孔能不间断的喷出冷压缩空气将电子级浮法玻璃板给有效的托起,避免电子级浮法玻璃板的中部被划伤、咯伤,同时对其进行冷却降温,电子级浮法玻璃板的成品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级浮法玻璃用冷却系统,属于浮法玻璃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子级浮法玻璃简称电子玻璃(Electronic glass),一般是指0.1~2mm厚度的超薄浮法玻璃,系指可应用于电子、微电子、光电子领域的一类高技术产品,主要用于制作集成电路以及具有光电、热电、声光、磁光等功能元器件的玻璃材料。
随着浮法成型技术的突破和发展,电子玻璃也越来越多地使用浮法成型技术,电子玻璃对玻璃表面质量要求极为苛刻。而在浮法玻璃制作过程中,从玻璃窑中被拉边机拉出来的浮法玻璃板依次经过退火、降温冷却、裁切即得到成品;无论浮法玻璃板在离开锡液面后是进行退火还是降温冷却,都需要有托辊支撑并随着托辊转动浮前进,为满足电子玻璃的表面质量要求,通常是在托辊上每隔一段间隔套设安装支撑环,该支撑环来支撑浮法玻璃板,即使支撑环划伤浮法玻璃板,而相邻支撑环之间的区域不会划伤浮法玻璃板,在使用时,只要将经过支撑环的那部分区域给裁切掉即可;至于降温,则在浮法玻璃板的上方设置有喷淋管,在喷淋管中喷射出低温压缩空气来对浮法玻璃板进行冷却降温。上述技术手段虽然能够满足电子级浮法玻璃的生产需求,但是会造成部分面积浮法玻璃的废弃,导致成品率低,而且也很难生产出大面积的电子级浮法玻璃。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子级浮法玻璃用冷却系统,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子级浮法玻璃用冷却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第一电磁阀、第一冰浴槽、第一气罐、第二电磁阀、第二冰浴槽、第二气罐、第三电磁阀、冷却托辊,所述空气压缩机的排气端与第一电磁阀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的输出端与第一气罐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气罐的下部设置在第一冰浴槽的内部且第一气罐的罐底与第一冰浴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的输入端与第一气罐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的输出端与第二气罐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气罐的下部设置在第二冰浴槽的内部且第二气罐的罐底与第二冰浴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磁阀的输入端与第二气罐的内腔连通;所述冷却托辊包括辊身、进气管,所述辊身的首端固设有半轴,所述辊身的尾端设置有轴管,所述轴管的尾端与辊身的尾端固定连接;所述辊身尾端的中央设置有圆形盲孔,所述进气管的尾端封闭,所述进气管的尾端设置在盲孔的内部,所述进气管的首端设置在盲孔的外部,所述进气管的首端与第三电磁阀的输出端连通,所述进气管的中轴线与盲孔的中轴线共线,所述进气管的下侧设置有多个气孔,所述盲孔的开口处设置有密封式轴承,所述密封式轴承的外圈与盲孔的孔壁密封连接,所述密封式轴承套设在进气管的外侧且密封式轴承的内圈与进气管的外侧壁密封连接,所述轴管套设在进气管的外部;所述辊身的外侧壁设置有多组排气孔组,所述排气孔组包括多个沿着辊身的轴向排布的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的内部设置有金属球;所述排气孔包括锥孔、圆形通孔,所述锥孔的小端位于辊身的外侧壁,所述锥孔的大端与通孔的首端连通,所述通孔的尾端与盲孔连通,所述通孔的尾端设置有档杆,所述档杆的端部与通孔的孔壁固定连接,所述锥孔小端的直径小于金属球的直径,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金属球的直径;所述辊身的首尾两部分别套设有圆环状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与辊身螺纹连接;所述支撑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螺圈,所述螺圈套设在辊身的外部,所述螺圈与辊身螺纹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辊身的首尾两部分别还套设有内螺纹管,所述内螺纹管与辊身螺纹连接;所述内螺纹管的首端设置在辊身的外部,所述内螺纹管的内部设置有与内螺纹管相适配的外螺纹圈,所述外螺纹圈与内螺纹管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玻安徽玻璃有限公司,未经台玻安徽玻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709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制造技术设备
- 下一篇:一种光学玻璃成型模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