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控离散杆战斗部杀伤切口长度确定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569288.2 | 申请日: | 2018-05-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67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波;叶蒙蒙;庄志洪;李寒;李世程;金煌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17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吴茂杰 |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可控 离散 战斗 杀伤 切口 长度 确定 方法 | ||
1.一种可控离散杆战斗部杀伤切口长度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初始参数获取:获取目标模型参数和可控离散杆战斗部初始参数;
(20)可控离散杆战斗部轨迹计算:根据离散杆战斗部初始参数,确定可控离散杆战斗部每根杆条重心及端点的初始位置,及径向运动过程中每根杆条重心及端点的实时位置,求得杆条端点绕自身长轴旋转的角速度,进而得到旋转运动后端点的实时位置,得到离散杆战斗部轨迹;
(30)切口长度计算:根据可控离散杆战斗部轨迹和目标模型参数,计算每根杆条对每个目标面元的切口长度,求得单位面元的切口长度,最后计算离散杆战斗部对目标杀伤的切口长度;
所述(10)初始参数获取步骤中,目标模型参数包括目标包含的三角面元数、每个面元的顶点坐标dot[0]、dot[1]、dot[2]、三角面元的法向normal,离散杆战斗部纵轴沿X轴放置;
可控离散杆战斗部初始参数包括杆条的质量m、 单位g, 数量N, 长度L、 单位m, 初速V0、 单位m/s, 安装斜角α、 单位度, 分布半径radius、 单位m和扩张半径ex_radius、 单位m;
其特征在于,所述(20)可控离散杆战斗部轨迹计算步骤包括:
(21)初始位置计算:战斗部每根杆条重心OriginCenterdot初始位置及端点初始位置OriginPos[0]和OriginPos[1]由下式获得:
OriginCenterdot =(0,radius*cos(2π/N*num),radius*sin(2π/N*num));
(1)
OriginPos[0]=(OriginCenterdot.x-0.5*L*cos(α*π/180),OriginCenterdot.y,OriginCenterdot.z+0.5*L*cos(α*π/180)); (2)
OriginPos[1]=(OriginCenterdot.x+0.5*L*cos(α*π/180),OriginCenterdot.y,OriginCenterdot.z-0.5*L*cos(α*π/180));(3)
式中:N表示战斗部杆条的数量、radius表示杆条的分布半径、num表示每根杆条的编号、L表示杆条的长度、α表示杆条的安装斜角;
(22)径向运动实时位置计算:径向运动过程中各时刻每根杆条重心centerpos实时位置及端点pos[0]和pos[1]实时位置由下式获得:
centerpos=(OriginCenterdot.x,OriginCenterdot.y+V0*TT*cos(2π/N*num),OriginCenterdot.z+V0*TT*sin(2π/N*num)); (4)
pos[0]=(centerpos.x-0.5*L*cos(α*π/180),centerpos.y,centerpos.z+0.5*L*cos(α*π/180)); (5)
pos[1]=(centerpos.x+0.5*L*cos(α*π/180),centerpos.y,centerpos.z-0.5*L*cos(α*π/180)) (6)
式中的TT是指杆条运动的时间;
(23)杆条旋转角速度计算:杆条端点绕自身长轴旋转的角速度ω由下式获得:
ω=(90-α)/(ex_radius/V0)*π/180 (7)
式中,V0表示杆条的初速、α表示杆条的安装斜角和ex_radius表示杆条的扩张半径,角速度ω的单位为弧度/秒;
(24)旋转运动实时位置计算:旋转运动中每根杆条端点绕自身长轴旋转后端点pos[0]和pos[1]的实时位置由下式获得:
pos[0]=A*(pos[0].x,pos[0].y,pos[0].z,1)T (8)
pos[1]=A*(pos[1].x,pos[1].y,pos[1].z,1)T (9)
其中,A为三维坐标系中绕任意轴(u,v,w)旋转θ弧度的旋转矩阵,
其中u2+v2+w2=1;
将杆条中心坐标归一化即得到杆条长轴axis:
用(axis.x,axis.y,axis.z)代替(10)式中(u,v,w),每个时刻杆条端点绕自身长轴旋转的弧度θ=ω*TT可以得到旋转运动过程中的旋转矩阵A;
(25)离散杆战斗部轨迹确定:
前一时刻prepos[0]=pos[0],prepos[1]=pos[1],
当前时刻的pos[0]和pos[1]根据式(4)、(5)、(6)、(8)和(9)求得,得到任意相邻两个时刻杆条的坐标,从而确定离散杆战斗部轨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伤切口长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30)切口长度计算步骤包括:
(31)当前杆当前面元切口长度计算:
根据离散杆战斗部轨迹对目标的三角面元进行相交判断,若杆条端点相邻两个时刻的位置prepos[0]和pos[0]连线的线段l3、prepos[1]和pos[1]的连线线段l4与目标模型的三角面元所在平面相交,将交点分别记为P1、P2,求得P1、P2连线的线段P1_P2在三角面元内的有效长度,就是当前杆当前面元的切口长度;若一根杆条对一个三角面元有多次命中,则取最大的切口长度为当前杆当前三角面元的切口长度;
(32)单位面元切口长度计算:
单个面元的总切口长度为所有命中它的杆条的切口长度之和;
(33)目标总切口长度确定:
整个目标的总切口长度为所有面元上的切口长度之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6928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