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网络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569005.4 | 申请日: | 2018-06-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33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帅;张艳菲;唐雄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9/06 | 分类号: | H04L9/06;H04L9/08;H04L29/06;H04L9/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服务器 数据传输 网络系统 用户信息 数据包 通信技术领域 服务器获取 有效数据包 传输 制造 | ||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网络系统,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UE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的安全性较差的问题。该方法包括,服务器获取UE发送的数据包;服务器判别第二MD5摘要与第一MD5摘要是否相同;服务器当确定第二用户信息与第一用户信息相同时,判别当前时间是否在指定时间之前;服务器当确定当前时间不在指定时间之前时,确定当前时间对应的数据包为有效数据包。本发明实施例用于服务器和UE的制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越来越重要。数据在网络中传输时,为了保证安全性,通常会采用加密算法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处理。
然而,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加密算法通常为标准开源加密算法,由于标准开源加密算法的算法机制完全透明,导致用户使用自己的用户身份信息登陆服务器时,虽然用户的用户身份信息通过标准开源加密算法进行了加密,但是加密后的用户名和密码在网络中进行传输时,黑客根据标准开源加密算法算法机制很容易将截取的加密后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破解,从而得到用户的隐私信息;示例性的,用户使用自己的用户身份信息访问网上银行时,如果用户的访问数据被黑客截取并破解后,即使用户退出了网上银行,黑客还是可以利用得到的用户身份信息访问该用户的网上银行,从而对用户造成损失。
由上述可知,现有技术中用户设备(英文全称:User Equipment,简称:UE)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的安全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网络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UE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的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服务器获取UE发送的数据包;其中,数据包中包含第一MD5摘要和当前时间,第一MD5摘要包括:UE根据MD5算法对第一摘要信息进行加密生成的数据,第一摘要信息包括:第一用户信息和当前时间;服务器判别第二MD5摘要与第一MD5摘要是否相同;其中,第二MD5摘要包括:服务器根据MD5算法对第二摘要信息进行加密生成的数据,第二摘要信息包括:第二用户信息和当前时间;服务器当确定第二用户信息与第一用户信息相同时,判别当前时间是否在指定时间之前;其中,指定时间等于上一次确定UE发送数的数据包为有效数据包时,数据包中的当前时间;服务器当确定当前时间不在指定时间之前时,确定当前时间对应的数据包为有效数据包。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服务器当确定当前时间在指定时间之前时,确定当前时间对应的数据包为无效数据包。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服务器当确定第二用户信息与第一用户信息不相同时,确定当前时间对应的数据包为无效数据包。
可选的,服务器判别第一MD5摘要与第二MD5摘要是否相同前,还包括:服务器将数据包拆分为第一MD5摘要和当前时间。
第二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UE发送的数据包;其中,数据包中包含第一MD5摘要和当前时间,第一MD5摘要包括:根据MD5算法对第一摘要信息进行加密生成的数据,第一摘要信息包括:第一用户信息和当前时间;处理模块,用于判别第二MD5摘要与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一MD5摘要是否相同;其中,第二MD5摘要包括:根据MD5算法对第二摘要信息进行加密生成的数据,第二摘要信息包括:第二用户信息和当前时间;处理模块,还用于当确定第二用户信息与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一用户信息相同时,判别获取模块获取的当前时间是否在指定时间之前;其中,指定时间等于上一次确定UE发送数的数据包为有效数据包时,数据包中的当前时间;处理模块,还用于当确定获取模块获取的当前时间不在指定时间之前时,确定当前时间对应的数据包为有效数据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690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简易超混沌电路
- 下一篇: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设备组网认证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