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车窗锁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68502.2 | 申请日: | 2018-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661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韩良;彭景辉;梁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4/38 | 分类号: | H04W4/38;H04W4/44;H04L29/08;E05F15/72;G07C5/00 |
代理公司: | 32204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车窗 监控控制模块 云平台 锁系统 物联网 电机控制模块 电源管理模块 网络通讯模块 温湿度传感器 信号处理分析 信息处理模块 信息接收模块 状态管理模块 传感器检测 烟雾传感器 车内信息 接收模块 救援措施 强制开启 危险信息 信息传递 灾害 探测器 车锁 车体 逃生 车窗 数据库 传输 监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车窗锁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包括智能车窗锁、监控控制模块、云平台。智能车窗锁包括接收模块、电机控制模块、车锁;监控控制模块包括电源管理模块、状态管理模块、网络通讯模块、GPRS通讯模块、生命探测器、烟雾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云平台包括信息接收模块、数据库、信息处理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既能通过传感器检测车体内的危险信息,并将该信息传递到监控控制模块,通过监控控制模块传输至云平台进行信号处理分析,又能控制智能车窗的开启,便于逃生;并且将车内信息传送到云平台,使监控人员实时了解车运行情况,当发生灾害时候能强制开启车窗并采取其他救援措施,降低了人身受灾害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车窗锁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今的汽车车窗一般与驱动装置连接并由驱动装置控制车窗的开关;另外,有些车窗,例如,前挡、三角窗是不可动车窗,当遭遇意外事故时,车内的人员急需通过车窗逃生,但是可动车窗一般通过驱动装置实现开关,在意外事故中车体可能受损,驱动装置也很可能损坏、导致车窗卡死;此时,为了逃生,车内人员一般通过预先放置在车内的应急锤砸碎车窗逃生。
客车上乘载有大量的乘客,当在客车中发生灾害时,其窗框多为不可打开窗框,从而导致人们无法及时的逃生;而将窗框打破逃生,使得公交车需要重新装窗框从而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且采用应急锤的方式在实际情况中难以实施,因为临时取用应急锤的过程会耗费宝贵的逃生时间,并且车内的空间也不便于车内人员挥动应急锤。以上情况会导致车窗难以被砸碎。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车窗锁系统及其工作方法,以方便管理人员实时监测车内情况,进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技术方案: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车窗锁系统,包括若干个智能车窗锁、若干个监控控制模块,以及云平台;智能车窗锁包括接收模块、电机控制模块、车锁,监控控制模块包括电源管理模块、状态管理模块、网络通讯模块、GPRS通讯模块、生命探测器、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云平台包括信息接收模块、数据库和信息处理模块;若干个智能车窗锁分别与对应的监控控制模块连接,全部监控控制模块通过GPRS与云平台连接。
智能车窗锁通过监控控制模块中的电源管理模块供电,智能车窗锁中的接收模块接收监控控制模块中通过网络通讯模块传来的信号,驱动电机控制模块发送命令,使车锁开闭。
监控控制模块通过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采集车内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通过网络通讯模块传输至GPRS通讯模块,然后经GPRS通讯模块传送到云平台上,以便工作人员对车运行情况进行监测。
云平台中的信息接收模块,接收监控控制模块传来的车辆信息,进行保存显示;数据库存储安装该系统终端车的情况,供工作人员查看;信息处理模块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判断如果发生灾害则进行报警处理。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车窗锁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监控控制模块通过烟雾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对车内数据综合监测,采集相关数据进行初步判断,若发生灾害,则发出信号给车窗锁,开启车窗;
步骤(2),监控控制模块将采集到的信号通过网络通讯模块和GPRS通讯模块发送给云平台,以对信息再次处理;
步骤(3),若云平台中的信息处理模块确定为灾害,则发出信号开启车窗锁,并发出警告。
步骤(2)中,云平台中的信息处理模块针对得到的信息,反复匹配知识库中的规则,经过算法推理对信息的进行再次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685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