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素体钢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68236.3 | 申请日: | 2018-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84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金桐辉;赵凤來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2C38/06 | 分类号: | C22C38/06;C22C38/04;C22C38/02;C22C38/50;C22C38/46;C22C38/48;C21D8/02;C21D8/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陈鹏;李静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素体钢 | ||
本文公开了一种通过抑制κ‑碳化物的形成而具有降低的比重和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的铁素体钢。铁素体钢可以包括:约0.05wt%至0.12wt%的量的碳;约3.0wt%至7.0wt%的量的铝;约0.5wt%或更少但大于0wt%的量的锰;约0.5wt%或更少但大于0wt%的量的镍;约0.75wt%或更少但大于0wt%的量的铬;约0.3wt%至0.75wt%的量的硅;约0.25wt%至0.7wt%的量的钛和钒的组合量;和余量的铁,所有wt%均基于铁素体钢的总重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降低的比重同时通过抑制在其中形成κ-碳化物而保持优异的机械强度的铁素体钢。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车辆的燃料效率,不断进行减轻材料重量的研究。例如,不断进行用于减轻由车辆组件的钢材制成的每个组件的重量的研究。
在相关技术中,已经使用铁素体轻质钢、奥氏体轻质钢、铁素体-奥氏体双相(双相)轻质钢等。由于这种轻钢在钢材中含有大量的Al以具有高比强度,因此这种轻质钢作为诸如车辆组件的先进结构材料而受到关注。
例如,由于铁素体轻质钢可能不需要用于奥氏体稳定化的附加合金材料,因此考虑到合金的成本,铁素体轻质钢可能比其他类型的轻质钢更经济。然而,当热处理且未在最佳条件下添加组分时,铁素体轻质钢可能包含可由铁素体轻质钢的组分形成的卡帕(κ)相,并且因此成形性可能由于κ相的过度沉淀而劣化。
发明内容
在优选的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铁素体钢及其组合物。铁素体钢可具有降低的比重,同时通过抑制κ相的形成而保持优异的机械强度。因此,铁素体钢可适用于需要应用各种热处理的车辆组件。
一方面,提供了铁素体钢。铁素体钢可以包括:约0.05wt%至0.12wt%的量的碳;约3.0wt%至7.0wt%的量的铝;约0.5wt%或更少(不是0wt%)的量的锰;约0.5wt%或更少的量的镍;约0.75wt%或更少(不是0wt%)的量的铬;约0.3wt%至0.75wt%的量的硅;约0.25wt%至0.7wt%的组合量的钛和钒;和余量的铁(Fe),所有wt%均基于铁素体钢的总重量。
铁素体钢还可以包含其他材料,特别是约0.02wt%或更少的量的铌,约0.1wt%或更少的量的磷,约0.05wt%或更少的量的硫,约0.01wt%或更少的量的氮,或其组合,所有wt%均基于铁素体钢的总重量。应该理解的是,如果存在,这些附加材料的量为大于0,例如约0.01wt%,所有wt%均基于铁素体钢的总重量。
铁素体钢可以基本上由本文所述的组分组成。例如,铁素体钢可以基本上由以下元素组成:约0.05wt%至0.12wt%的量的碳;约3.0wt%至7.0wt%的量的铝;约0.5wt%或更少(不是0wt%)的量的锰;约0.5wt%或更少(不是0wt%)的量的镍;约0.75wt%或更少(不是0wt%)的量的铬;约0.3wt%至0.75wt%的量的硅;约0.25wt%至0.7wt%的组合量的钛和钒;和余量的铁,所有wt%均基于铁素体钢的总重量。
此外,铁素体钢可以基本上由以下元素组成:约0.05wt%至0.12wt%的量的碳;约3.0wt%至7.0wt%的量的铝;约0.5wt%或更少(不是0wt%)的量的锰;约0.5wt%或更少(不是0wt%)的量的镍;约0.75wt%或更少(不是0wt%)的量的铬;约0.3wt%至0.75wt%的量的硅;约0.25wt%至0.7wt%的组合量的钛和钒;约0.02wt%或更少的量的铌,约0.1wt%或更少的量的磷,约0.05wt%或更少的量的硫,约0.01wt%或更少的量的氮或其组合;和余量的铁,所有wt%均基于铁素体钢的总重量。
铁素体钢可具有约500MPa或更大的屈服强度,优选为约570MPa或更大。
铁素体钢可具有约540MPa或更大的拉伸强度,优选为约611MPa或更大。
铁素体钢可具有约10%或更大的延伸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682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