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中间包开浇第一炉钢包钢水温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65951.1 | 申请日: | 2018-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71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郑淑国;邹琦;朱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D11/11 | 分类号: | B22D11/11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梁焱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中间 包开浇 第一 钢包 钢水 温度 方法 | ||
一种降低中间包开浇第一炉钢包钢水温度的方法,属于钢铁连铸技术领域;方法为:1)在中间包开浇前,开浇第一炉钢水浇注到中间包时,通过中间包底部透气水口座砖向中间包内钢水吹入惰性气体;2)持续吹入惰性气体,使中间包透气水口座砖正上方6cm内的钢水温度提高5~8℃,且钢水温度均匀;吹气过程中在步骤1中规定的压力和流量范围内,随中间包内液面高度调整吹气压力和流量,以钢水液面微微波动为宜;3)中间包内钢水液面到达规定高度,开始正常开浇后,停止吹入惰性气体;本发明方法中间包开浇第一炉钢水浇注到中间包时开始吹入氩气,有效降低中间包开浇第一炉钢水的温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更适用于现场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连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中间包开浇第一炉钢包钢水温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中间包未浇注时,由于中间包内衬温度属于“冷”中间包,中间包内温度较低。在中间包开浇时,高温钢水进入中间包,中间包内衬会吸走一部分热量,致使中间包内钢水温度比正常浇注的钢水温度降低较多,钢水温度降低会使钢水的流动性变差,中间包水口处易发生钢凝结,引起水口堵塞甚至造成停浇事故。为防止中间包水口处由于钢水温度降低结冷钢堵塞水口,确保浇注过程的顺行,中间包开浇第一炉钢包内钢水温度比连浇炉温度要高,这样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增加生产成本,如何降低中间包开浇第一炉钢包钢水的温度一直是困扰现场生产的一个共性难题。
目前,为确保浇注过程顺行,提高中间包开浇第一炉钢包钢水温度,主要采用两类方法。一类在精炼阶段提高钢包钢水的温度,例如在精炼工序中通过电极加热升温提高钢水温度。精炼阶段提高钢水温度不仅成本高、能耗大,并且由于要准确保证提高中间包开浇的第一炉钢包钢水温度,且对其他连浇的钢包不进行加热升温,这样对现场调度要求较高,通常生产过程中,由于调度节奏限制,很难保证中间包开浇第一炉钢包钢水温度符合要求。
另一类则是在中间包内加设加热设备,例如利用等离子或者感应加热等方法,提高中间包开浇第一炉钢包钢水温度。但此法对中间包改造较大,设备改造成本高;第一炉钢包钢水浇注到中间包后,加热中间包内钢水也会消耗大量的能量,且会大幅增加生产成本。目前,钢铁企业在中间包浇注过程中,并没有行之有效的经济降低中间包开浇第一炉钢包钢水温度的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降低中间包开浇第一炉钢包钢水温度的问题以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降低中间包开浇第一炉钢包钢水温度的方法。本发明基于生产成本考虑,充分结合现场生产实际,通过中间包底部透气水口座砖向中间包内吹入惰性气体,提高中间包开浇第一炉钢包钢水温度,有效防止中间包底部钢水降温结冷钢导致水口堵塞,从而可降低中间包开浇第一炉钢包钢水温度,能降低成本,大幅提高经济效益。
一种降低中间包开浇第一炉钢包钢水温度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中间包开浇前,开浇第一炉钢水浇注到中间包时,通过中间包底部透气水口座砖向中间包内钢水吹入惰性气体;其中:吹入惰性气体的压力为:0.2~0.4MPa,流量为1~20Nm3/h;
步骤2:持续吹入惰性气体,使中间包透气水口座砖正上方6cm内的钢水温度提高5~8℃,且钢水温度均匀;吹气过程中在步骤1中规定的压力和流量范围内,随中间包内液面高度调整吹气压力和流量,以钢水液面微微波动为宜;
步骤3:中间包内钢水液面到达规定高度,开始正常开浇后,停止吹入惰性气体。
上述的一种降低中间包开浇第一炉钢包钢水温度的方法,其中:
所述方法中,惰性气体为氩气。
所述方法中,吹气时间为2~5min。
所述步骤1中,中间包开浇第一炉钢包钢水是指:在连铸过程中间包开浇时,浇注到中间包内的第一炉钢包的钢水,钢包内钢水浇注到中间包,中间包内钢水达到一定高度后,中间包出钢口打开,开始浇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659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