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凝压力自适应调节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65123.8 | 申请日: | 2018-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06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于志强;罗琼香;张超;徐树伍;石红静;王飞虎;李林;周子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冰轮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9/00 | 分类号: | F25B49/00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申国栋 |
地址: | 264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凝 压力 自适应 调节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凝压力自适应调节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具有用于与制冷系统相连通的入口和用于与用热装置相连通的出口;入口至出口的流通路径上设有锥形的密封口,密封口处设有密封盖;壳体内还设有预紧弹簧,预紧弹簧用于推动密封盖密合密封口;壳体内还设有一组以上相串联的弹性组件,各弹性组件分别包括两组连接法兰以及连接于两组连接法兰之间的弹簧波纹管;壳体上还设有外部引压口,各外部引压口内端分别通过均压管与所对应的弹性组件的弹簧波纹管相连通,以使弹簧波纹管根据制冷系统的冷凝压力伸缩。本发明能够将制冷系统的冷凝压力始终保持在最佳数值,保证制冷系统与用热装置的综合运行能效的最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适应调节冷凝压力的装置,还涉及一种基于该装置的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节能环保方面的日益重视,如何高效地使用能源、回收各种余热减小对环境的污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制冷行业是国民经济耗能大户,在制冷过程中同时有大量的冷凝热释放,而几乎所有的食品工艺制冷场所又需要大量热水或蒸汽。一侧是制冷系统的冷凝废热排放,另一侧又是锅炉耗能供给热水或者蒸汽,从能源利用角度分析,制冷和供热之间能量关系并没有被合理、有效的运用,存在着巨大浪费。
为解决冷凝废热充分利用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手段一般都是直接将废热供给到用热设备,其缺陷在于:无法将制冷系统的冷凝压力始终保持在最佳数值,不能保证制冷系统与高温热泵等用热装置的综合运行能效的最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冷凝压力自适应调节装置及方法,其目的在于:将制冷系统的冷凝压力始终保持在最佳数值,保证制冷系统与用热装置的综合运行能效的最优化。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冷凝压力自适应调节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用于与制冷系统相连通的入口和用于与用热装置相连通的出口;
所述入口至出口的流通路径上设有锥形的密封口,密封口处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安装在移动轴上,所述移动轴与壳体内的导向板相配合以实现密封盖与移动轴相对于密封口的移动,从而改变密封口处的开度大小;
所述壳体内还设有预紧弹簧,所述预紧弹簧用于推动密封盖密合所述密封口;
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一组以上相串联的弹性组件;
各弹性组件分别包括两组连接法兰以及连接于两组连接法兰之间的弹簧波纹管;相邻的弹性组件通过连接法兰连接;
所述连接法兰上还设有通孔,用于保持相串联弹性组件的内部与壳体内部相连通;
各弹性组件的两个连接法兰之间还分别设有限位柱,用于限定两个连接法兰之间的最近距离,实现弹簧波纹管的预拉伸;
串联的弹性组件一端的连接法兰与移动轴相连接,另一端的连接法兰与壳体相连接或通过位移调节机构与壳体相连接;
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与弹性组件一一对应的外部引压口,各外部引压口与所述制冷系统的各制冷机组一一对应连接以分别引入各制冷机组的冷凝压力,各外部引压口内端分别通过均压管与所对应的弹性组件的弹簧波纹管相连通,以使弹簧波纹管根据冷凝压力伸缩。
作为该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位移调节机构为可更换的螺栓,螺栓两端分别与弹性组件和壳体相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的冷凝压力自适应调节装置的调节方法:根据制冷系统的压缩机组数量选择相同数量的弹性组件,根据压缩机组的功率和排热量对所对应的压缩机构的弹簧波纹管的弹性系数进行调整,再安装限位柱对弹簧波纹管进行预拉伸;所述限位柱长度的设定标准是:当冷凝压力达到初始设定值时弹簧波纹管的内部压力值与预拉伸力相等;然后将弹性组件相串联,再将串联的弹性组件一端的连接法兰与移动轴相连接,另一端的连接法兰通过位移调节机构与壳体相连接;然后完成各自对应的均压管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冰轮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冰轮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651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