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微生物处理的污水处理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563215.2 | 申请日: | 2018-06-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582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 发明(设计)人: | 张瑾;张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伊尔思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亮;李余江 |
| 地址: | 231283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微生物 处理 污水处理 设备 | ||
1.一种基于微生物处理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基于微生物处理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第一处理槽(1),第二处理槽(2),微生物培养槽(3),单方面释放管(4),排放管(5),底座(6),检验管(7),进水口(8),水泵(9);所述第一处理槽(1)共有四个,且第一处理槽(1)内部与第二处理槽(2)内部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处理槽(2)位于四个第一处理槽(1)位置的正中间;所述微生物培养槽(3)共有四个,分别安装在四个第一处理槽(1)的顶角上,且微生物培养槽(3)与第二处理槽(2)之间通过单方面释放管(4)相连接;所述第二处理槽(2)底端连接排放管(5)和检验管(7);所述排放管(5)部分安装在底座(6)内;所述底座(6)上面安装有第一处理槽(1),第二处理槽(2)和微生物培养槽(3);所述单方面释放管(4)上安装有水泵(9);所述第一处理槽(1)每个的外侧安装有进水口(8),且进水口(8)连通第一处理槽(1)内部;
所述第一处理槽(1)底面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弧形底面,另一部分为水平底面;第一处理槽(1)的弧形底面与水平底面相衔接,且水平底面位置比弧形底面位置更深;所述第一处理槽(1)的弧形底面与水平底面之间呈一个“Z”字型;
所述第二处理槽(2)包括吸附槽(201)和封盖(202);所述第二处理槽(2)深度为第一处理槽(1)的两倍,且第二处理槽(2)内部上窄下宽;所述第二处理槽(2)带有封盖(202),且第二处理槽(2)内部被隔板分隔成两个部分;所述第二处理槽(2)底端安装有吸附槽(201);所述第二处理槽(2)与吸附槽(201)的连接处设有密封阀;所述吸附槽(201)可拆卸,且吸附槽(201)表面附着有一层碳纤维吸附层;所述封盖(202)外接电源,且封盖(202)内置电动机和搅拌机;
所述微生物培养槽(3)包括槽体(301),恒温加热圈(302)和废物收集盒(303),且槽体(301)外壁上方安装有恒温加热圈(302),槽体(301)下端连接并安装有废物收集盒(303);所述微生物培养槽(3)外接电源;
所述单方面释放管(4)内部分为流通层(401)和回水层(402)两层;流通层连通第二处理槽(2)和微生物培养槽(3),且流通层(401)被水泵(9)控制;所述回水层(402)位于微生物培养槽(3)一侧开口,并连通微生物培养槽(3)内部;所述回水层(402)位于第二处理槽(2)一侧封闭,且回水层(402)内部包裹流通层;
所述排放管(5)连接处安装有阀门,管道内部安装有滤芯和回收网(501),且排放管(5)为倒“T”型结构;所述进水口(8)与第一处理槽(1)之间的夹角非垂直,且进水口(8)中轴的延长线交于排放管(5)位于第二处理槽(2)管口的中点上;
所述底座(6)两侧支脚形成一个拱形结构;
所述检验管(7)为两段式结构,且检验管(7)顶端一段为钢化玻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伊尔思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伊尔思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6321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污水处理系统
- 下一篇:处理重金属废水用生物吸附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