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马铃薯立枯病的组合物及杀菌剂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63138.0 | 申请日: | 2018-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176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林荣铨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荣铨 |
主分类号: | A01N59/00 | 分类号: | A01N59/00;A01N37/42;A01N43/54;A01P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重;单香杰 |
地址: | 4244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配组合物 立枯病 混配 马铃薯 病原菌 氧化石墨烯 组合物制备 茉莉酸甲酯 农民用药 农药使用 杀菌效果 增效作用 作用机理 抗药性 纳米级 杀菌剂 质量比 嘧菌酯 防治 单剂 配比 延缓 农药 表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马铃薯立枯病的组合物,包括纳米级氧化石墨烯、茉莉酸甲酯和嘧菌酯,其质量比为1:5~15:30~60。本发明的复配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围内混配表现出优良的增效作用,复配组合物的杀菌效果较其单剂有明显的提高;有该组合物制备得到的降低了农药的使用剂量,减少农民用药成本。利用三种活性成分的不同作用机理,可起到优势互补,合理地混配,既延长了农药使用寿命,又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病害防治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治马铃薯立枯病的组合物及杀菌剂。
背景技术
马铃薯立枯病是一种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ühn)引起的马铃薯苗期病害,严重影响马铃薯的正常生长。低温多雨年份马铃薯立枯病发生尤为严重。
棉种萌发前侵染而造成烂种,萌发后末出土前被侵染而引起烂芽。棉苗出土后受害,初期在近土面基部产生黄褐色病斑,病斑逐渐扩展包围整个基部呈明显缢缩,病苗萎蔫倒伏枯死。拔起病苗,茎基部以下的皮层均遗留土壤中,仅存尖纫的鼠尾状木质部。子叶受害后,多在子叶中部产生黄褐色不规则形病斑,常脱落穿孔。此病发生后常导致棉苗成片死亡。在病苗、死苗的茎基部及周围、土面常见到白色稀疏菌丝体。马铃薯立枯病对于马铃薯种植业影响重大。
但近年来,由于传统单一农药的长期使用使病原菌的抗药性越来越强,迫使农民加大用药剂量,造成农作物农药残留逐年增加,污染水体,危害人畜安全。
氧化石墨烯(GO)是一种单原子层的二维平面材料,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由于GO表面有很多含氧基团,所以GO也具有良好的的亲水性。目前对于GO材料的杀菌机理大致分为以下3种主流意见:纳米材料的边缘像刀片一样损伤细胞膜,导致细胞内的DNA、RNA和细胞器等泄漏到细胞外,导致细胞死亡;材料产生的氧化压力可以氧化细菌细胞的酶和蛋白质,可以将DNA氧化至解旋和断裂,同时也能氧化线粒体,使能量供应出现问题;纳米薄片包裹和缠绕细胞膜,将细菌同周围环境隔绝出来,堵塞细胞膜上的一些重要通道让细胞不能与周围产生能量交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治马铃薯立枯病的组合物及杀菌剂。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一种防治马铃薯立枯病的组合物。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以上任一所述的组合物在制备防治马铃薯立枯病的杀菌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一种制备防治马铃薯立枯病的杀菌剂。
本分明的第四个目的是以上任一所述的组合物或/和以上所述杀菌剂在防或/和治马铃薯立枯病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防治马铃薯立枯病的组合物,包括纳米级氧化石墨烯、茉莉酸甲酯和嘧菌酯。
优选地,氧化石墨烯、茉莉酸甲酯和嘧菌酯质量比为1:5~15:30~60。
优选地,氧化石墨烯、茉莉酸甲酯和嘧菌酯的质量比为1:10:40。
以上任一所述的组合物在制备防治马铃薯立枯病的杀菌剂中的应用。
一种制备防治马铃薯立枯病的杀菌剂,所述杀菌剂含有权利要求以上任一所述的组合物。
优选地,所述组合物占杀菌剂总质量的40~90%。
更优选地,所述组合物占杀菌剂总质量的75%。
优选地,所述杀菌剂还包括农药上可接受的辅助成分。
优选地,所述可接受的辅助成分包括填料、溶剂、乳化剂、润湿剂、分散剂等,必要时还可加入防冻剂、增稠剂、消泡剂、崩解剂、成膜剂等其他常规功能性助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荣铨,未经林荣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631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