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炉煤气中硫含量的检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561991.9 | 申请日: | 2018-06-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41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 发明(设计)人: | 周桂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1/12 | 分类号: | G01N31/12;G01N21/64 |
| 代理公司: | 32245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闫彪 |
| 地址: | 21003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炉煤气 燃烧管 检测 燃烧 氩气 焦炉煤气 燃烧过程 试样转移 氧气流量 转炉煤气 准确检测 氩气流量 取样 荧光 氧气 响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炉煤气中硫含量的检测方法,主要解决现有高炉煤气中硫含量无法准确检测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炉煤气中硫含量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样;燃烧试样,将高炉煤气试样转移至燃烧管中进行燃烧,控制燃烧管的温度为800~900℃,高炉煤气燃烧过程中,向燃烧管内同时通入氧气和氩气,氧气流量为1.0~2.0L/min,氩气流量为2.0~3.0L/min;检测试样中硫的荧光积分响应值;计算高炉煤气中硫的质量含量。本发明方法本发明实现了高炉煤气中硫含量准确测定,操作简便,检测成本低,适用于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中硫含量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气组分的检测方法,高炉生产过程产生的高炉,特别涉及一种高炉煤气中硫含量的检测方法,属于化学分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炉煤气是高炉炼铁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它的主要成份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气,氢气,硫化物等,其中一氧化碳约占22%~26%,二氧化碳约占16%~19%,氢气约占1%~4%,氮气要占58%~60%,少量的硫化物气体,属于重要的二次能源。目前,大型钢铁企业高炉煤气回收利用率可达92%以上。高炉煤气的热值一般在3125~3542kJ/Nm3范围内,烧稳定性较好,因此利用高炉煤气燃烧发电是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已在部分钢铁企业实施。但高炉煤气中含有一定量的硫化物气体,在燃烧发电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硫气体排放,严重污染了环境。国内外对发电企业尾气排放二氧化硫含量有着严格的控制。因此,必须快速准确测定高炉煤气中硫含量,对高炉煤气合理有效使用及工艺参数的设定,保证电厂尾气合法排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申请公布号CN103063790A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煤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方法,主要是将待测焦炉煤气经过特定条件下的气相色谱柱,将煤气中硫化氢与煤气其它组分分离,再经过气相色谱检测器测定硫化氢特征峰面积,计算出煤气试样中硫化氢含量。该方法不能应用于高炉煤气中总硫含量检测,主要存在以下二个方面问题:(1)该方法仅适合于焦炉煤气试样的检测,高炉煤气组分与焦炉煤气组分截然不同,无法适合高炉煤气试样检测。(2)该方法仅适合煤气中硫化氢含量检测,而硫化氢仅是煤气中硫化物中一种,无法替代煤气中全部硫含量。
申请公布号CN106770709A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气相色谱仪直接进样测定焦炉煤气中各形态硫的方法,主要是将焦炉煤气经过色谱柱分离煤气中不同形态硫,再经过火焰光度检测器检测出各形态硫的特征峰面积计算出各形态硫含量。该方法同样仅适合于焦炉煤气中硫含量检测,同时该方法仅对煤气中含量高的硫组分能够检测出,因此仍然不适合高炉煤气中总硫含量的检测。
现有技术中,对于高炉煤气中硫含量的检测方法还没有相应的专用方法,已公开的硫含量检测方法无法满足高炉煤气中总硫含量的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炉煤气中硫含量的检测方法,主要解决现有高炉煤气中硫含量无法准确检测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炉煤气中硫含量的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样,用注射管抽取2~5ml高炉煤气试样;
2)燃烧试样,将高炉煤气试样转移至燃烧管中进行燃烧,控制燃烧管的温度为800~900℃,高炉煤气燃烧过程中,向燃烧管内同时通入氧气和氩气,氧气流量为1.0~2.0L/min,氩气流量为2.0~3.0L/min,收集燃烧管内高炉煤气燃烧后产生废气;
3)检测试样中硫的荧光积分响应值,用0.2μm滤膜对步骤2)中高炉煤气燃烧后产生废气进行除尘,用紫外荧光检测器检测除尘后的废气中硫的荧光积分响应值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619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