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61339.7 | 申请日: | 2018-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498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长谷川厚;渡边博义;奥山敬一郎;菊池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9/24 | 分类号: | B60R19/24;B62D25/0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影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从角板输入至延长部的冲击载荷的车身结构。车身后部结构具备保险杠梁(16)、延长部(15)以及角板(18)。保险杠梁在车身的后部沿车宽方向延伸。延长部为了将保险杠梁安装于车身而设置。角板在延长部的车宽内侧设于保险杠梁与延长部之间。在角板的中央设有变形促进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车身结构,具有如下结构:在后侧框架的后端部设置延长部,在延长部设置保险杠梁,在延长部和保险杠梁连结有角板。在该车身结构中,在因后部碰撞从车身后方向保险杠梁输入有冲击载荷的情况下,所输入的冲击载荷从保险杠梁经由角板而传递至延长部。由此,能够由延长部来支承所输入的冲击载荷(例如,参照日本国特开2013-233898号公报)。
在此,将输入至保险杠梁的冲击载荷经由角板而传递至延长部。因此,考虑到从角板传递至延长部的载荷变得过大,从该观点出发还有改进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方式在于,提供能够抑制从角板输入至延长部的冲击载荷的车身结构。
(1)本发明的一方式为车身结构,该车身结构具备:在车身的前部以及后部的至少一方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保险杠梁;用于将所述保险杠梁安装于所述车身的延长部;在所述延长部的车宽内侧设于所述保险杠梁与所述延长部之间的角板,其中,在所述角板的中央设有变形促进部。
这样,在保险杠梁与延长部之间设有角板,在角板设有变形促进部。例如,在因碰撞向保险杠梁输入有冲击载荷的情况下,所输入的冲击载荷从保险杠梁传递至角板。能够通过输入至角板的冲击载荷使角板从变形促进部变形。因而,能够利用角板来吸收冲击载荷,从而抑制从角板输入至延长部的冲击载荷。
在此,角板的中央部设于比较远离保险杠梁、延长部的位置。于是,在角板的中央部设置变形促进部。因而,能够确保变形促进部的变形量。由此,能够通过传递至角板的冲击载荷使角板适当地变形。
(2)在上述车身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角板具有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外壁和车宽方向内侧的内壁,所述变形促进部设于所述外壁,且具有朝向所述延长部(向车宽方向外侧)弯曲的弯曲部。
这样,在角板的外壁设有作为变形促进部的弯曲部,使弯曲部朝向延长部(向车宽方向外侧)弯曲。因而,能够使角板通过弯曲部而向延长部侧变形。由此,能够使延长部与角板的接合部难以剥离。
另外,在角板的变形量大的情况下,能够使角板与延长部抵接。由此,在向角板输入有比较大的冲击载荷的情况下,能够在使角板向延长部侧变形的状态下使冲击载荷高效地传递于延长部。
(3)在上述车身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角板具有:与所述外壁以及所述内壁连接且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肋;从所述第一肋与所述内壁的连接点向车宽方向外侧倾斜地朝向所述延长部延伸的第二肋。
在此,输入至保险杠梁的冲击载荷以车身前后方向的朝向传递至角板。于是,在外壁以及内壁连接第一肋,使第一肋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因而,能够使输入至保险杠梁的冲击载荷高效地传递至第一肋(即,角板)。
另外,使第二肋从第一肋与内壁的连接点朝向延长部而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因而,能够使传递至第一肋的载荷高效地传递至延长部。
由此,利用第一肋和第二肋,能够促进角板在所期望的位置处变形。
(4)在上述车身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角板具有:从所述第一肋与所述外壁的连接点向车宽方向内侧倾斜地延伸至所述内壁的第三肋;以及从所述第二肋与所述外壁的连接点向车宽方向内侧倾斜地延伸至所述内壁的第四肋。
这样,使第三肋从第一肋与外壁的连接点延伸至内壁。另外,使第四肋从第二肋与外壁的连接点延伸至内壁。第三肋配置于保险杠梁侧。因而,在保险杠梁与角板的连接点附近处,能够利用第三肋将角板的截面较小地分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613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汽车一次碰撞的防护装置
- 下一篇:车辆的前部车体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