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源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58679.4 | 申请日: | 2018-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32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陈良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1/20 | 分类号: | F21S41/20;F21S43/20;F21S45/47;F21W107/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贾凤涛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源 模组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源模组,该光源模组包括:光源、聚光元件以及凸透镜,光源用于发射光线;聚光元件设于光源的出光侧,聚光元件包括第一入射面和反射面,聚光元件用于将经过第一入射面的第一部分光线汇聚于第一汇聚点,并用于将经过反射面的第二部分光线汇聚于第二汇聚点;凸透镜设于聚光元件的出光侧,且凸透镜前焦点位于第一汇聚点上,第二汇聚点位于第一汇聚点和凸透镜之间,凸透镜用于将第一汇聚点和第二汇聚点的光线投射出去。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通过紧凑型的光学设计,实现对出射光斑不同区域的光分布控制,改善光源模组的出光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源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购车的行列,这也直接推动了汽车工业的发展,各大汽车公司都纷纷推出各种不同配置、不同价位的产品来满足不同的消费者。在汽车市场中,汽车的外形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汽车“眼睛”的汽车大灯模组自然也被更重视。
一般汽车的光源模组是利用椭球反光杯反射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并通过透镜将光线投射出去。然而,该技术方案难以兼顾照明光斑的中心亮度和照明光斑的宽度,导致照明光斑要么中心偏暗,要么光斑左右照射范围偏窄。为解决这一问题,一种技术方案是通过设置多个不同的光源,分别负责照明光斑的中心亮度和光斑的宽度,但该技术方案导致车灯结构臃肿,不利于紧凑型设计。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源模组,能够通过紧凑型的光学设计,实现对出射光斑不同区域的光分布控制,改善光源模组的出光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光源模组,该光源模组包括光源、聚光元件以及凸透镜,光源用于发射光线;聚光元件设于光源的出光侧,聚光元件包括第一入射面和反射面,聚光元件用于将经过第一入射面的第一部分光线汇聚于第一汇聚点,并用于将经过反射面的第二部分光线汇聚于第二汇聚点;凸透镜设于聚光元件的出光侧,且凸透镜前焦点位于第一汇聚点上,第二汇聚点位于第一汇聚点和凸透镜之间,凸透镜用于将第一汇聚点和第二汇聚点的光线投射出去。
通过上述方式,由于聚光元件将经过第一入射面的第一部分光线汇聚于第一汇聚点,且凸透镜前焦点位于第一汇聚点上,因此第一部分光源能够通过凸透镜的作用平行射出,由于聚光元件将经过反射面的第二光线汇聚于第二汇聚点,且第二汇聚点位于第一汇聚点和凸透镜之间,因此第二部分光源能够通过凸透镜的作用发散射出,从而使光源模组形成的光斑中间亮且面积大,故大大改善了光源模组的出光效果;另外,由于未设置多个不同的光源,因此能够使光源模组的结构更紧凑。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聚光元件为全内反射透镜,聚光元件还包括第二入射面,第二入射面与第一入射面连接且环绕于第一入射面,反射面与第二入射面连接且反射面环绕于第二入射面,第一部分光线经第一入射面入射后直接透射至第一汇聚点,第二部分光线经第二入射面入射后在反射面进行反射至第二汇聚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反射面沿垂直于聚光元件的主光轴的截面的离心率大于第一入射面沿垂直于聚光元件的主光轴的截面的离心率。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扩展第二部分光线的出光范围,从而得到大的光斑面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聚光元件的主光轴经过第一入射面的中心。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部分光线的外轮廓呈圆锥状,该圆锥状的圆锥角的范围为60°~12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源模组还包括活动挡光片,活动挡光片设置在第一位置时,活动挡光片在第一汇聚点处且活动挡光片靠近凸透镜的主光轴的侧边到达凸透镜的主光轴,光线经凸透镜射出后形成近光光型;在活动挡光片设置在第二位置时,活动挡光片不遮挡光线,光线经凸透镜射出后形成远光光型。通过上述方式,可以使光源模组实现远近光功能的切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86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激光远光模块、前大灯以及汽车
- 下一篇:矩阵式智能交通工具照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