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的外用制剂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58031.7 | 申请日: | 2018-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37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罗霞;吴亚梅;江南;苏琛;许晓燕;陈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538 | 分类号: | A61K36/538;A61P17/00;A61P17/04;A61P29/00;A61P37/08;A61K8/9789;A61K8/9728;A61Q1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创新引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49 | 代理人: | 柴越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颜面 再发 性皮炎 外用 制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的外用制剂,该外用制剂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灵芝20‑40份,马齿苋10‑30份、蒲公英10‑30份、野菊花10‑30份、荆芥5‑20份、金银花5‑20份、茯苓5‑20份、薄荷5‑15份。通过实验研究表明本发明外用制剂具有明显的抗炎、消肿及止痒的作用,起效稳定、作用时间长久,适用于颜面再发性皮炎人群。同时,本发明药物具有较好的兼顾性,对面部皮肤过敏及湿疹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本发明配方新颖,组成简单,各味主药价格均较为便宜,用药成本更为低廉,本发明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可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面部红斑,肿胀,瘙痒,脱屑及灼热刺痛的颜面再发性皮炎的外用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长期临床经验及中医药理论,认为颜面再发性皮炎的病因病机主要为外受风热,加之素体不耐,内有血热,内外合邪,证属风热、血热互结而发本病。本发明的发明人发明了可以控制和减轻面部红斑,肿胀,瘙痒,脱屑及灼热刺痛的颜面再发性皮炎的药物组合,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疏风止痒的功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控制和减轻面部红斑,肿胀,瘙痒,脱屑及灼热刺痛的颜面再发性皮炎的外用制剂。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
一种用于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的外用制剂,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数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灵芝10-50份,马齿苋8-40份、蒲公英8-40份、野菊花8-40份、荆芥3-30份、金银花3-30份、茯苓3-30份、薄荷3-30份。
优选地,灵芝20-40份,马齿苋10-30份、蒲公英10-30份、野菊花10-30份、荆芥5-20份、金银花5-20份、茯苓5-20份、薄荷5-20份。
优选地,灵芝25-35份,马齿苋15-25份、蒲公英15-25份、野菊花15-25份、荆芥10-15份、金银花10-15份、茯苓10-15份、薄荷10-15份。
优选地,灵芝30份,马齿苋20份、蒲公英15份、野菊花15份、荆芥15份、金银花10份、茯苓15份、薄荷10份。
一种用于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的外用制剂,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数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灵芝提取物10-50份,马齿苋提取物8-40份、蒲公英提取物8-40份、野菊花提取物8-40份、荆芥提取物3-30份、金银花提取物3-30份、茯苓提取物3-30份、薄荷提取物3-30份。
优选地,灵芝提取物30份,马齿苋提取物20份、蒲公英提取物15份、野菊花提取物15份、荆芥提取物15份、金银花提取物10份、茯苓提取物15份、薄荷提取物10份。
一种制备上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的外用制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S1:按组分及重量比称取原料;S2:将原料混合均匀,原料药直接打粉,或将原料药加水煎煮或有机溶剂提取,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成药学上常用的药物制剂。
本发明的药物制剂可以根据制药领域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药剂学可接受的外用制剂。为了更好实现不同剂型,需在制备这些剂型时加入药学可接受的辅料,例如: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助悬剂、粘合剂、甜味剂、矫味剂、防腐剂等,填充剂包括:淀粉、预胶化淀粉、乳糖、甘露醇、甲壳素、微晶纤维素、蔗糖等,崩解剂包括:淀粉、预胶化淀粉、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低取代羟丙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等,润滑剂包括:硬脂酸镁、十二烷基硫酸钠、滑石粉、二氧化硅等,助悬剂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微晶纤维素、蔗糖、琼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粘合剂包括,淀粉浆、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甜味剂包括:糖精钠、阿斯帕坦、蔗糖、甜蜜素、甘草次酸等,矫味剂包括:甜味剂及各种香精,防腐剂包括:尼泊金类、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及其盐类、苯扎溴铵、醋酸氯乙定、桉叶油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未经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80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