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57913.1 | 申请日: | 2018-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42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敏伦;戴其兵;林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F3/147 |
代理公司: | 44300 深圳翼盛智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黄威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面板 触控显示面板 功能复用 非显示区域 柔性电路板 存储芯片 电子设备 显示区域 触控层 芯片 芯片电连接 驱动 触控感应 存储信息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该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面板,其具有显示区域以及非显示区域;触控层,其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上并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功能复用芯片,所述功能复用芯片用于驱动所述显示面板进行显示以及驱动所述触控层进行触控感应;柔性电路板,其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相连,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用于存储信息的存储芯片,所述存储芯片与所述功能复用芯片电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显示技术越来越成熟的发展,相对于TFT-LCD显示器而言,AMOLED显示技术是一种自主发光的显示技术,具有更高的对比度,更为宽广的色域,更快的响应速度,更为轻薄,在低温下较小的影响,在阳光下可视效果更为突出,还有一个更为有优势的特点,可以实现柔性显示。
柔性显示是未来极具竞争优势的显示技术。柔性显示技术的一大优点是具有可折叠性,这样可以获得更大的显示区域而不会占据更大的空间。一般习知的摺叠技术是采用柔性PI基板,并在其上制作薄膜电晶体、有机发光二极体等元件,镀上触控图形,最后加上偏光片、保护玻璃形成的叠层模组,整个柔性面板的概念图如下图所示。
要更好的实现柔性显示,则需要其外部驱动电路中也有一定的可柔性能,柔性线路板很好的符合这些性能,但是目前面板外部部件并不能实现柔性,因此,减少一些硬体部件或是外部硬体部件更少,集成度更好,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未来半导体电路的发展方向。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急需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具有减少芯片个数以及缩短了触控层与功能复用芯片之间的走线的长度的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面板,其具有显示区域以及非显示区域;
触控层,其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上并位于所述显示区域;
功能复用芯片,所述功能复用芯片用于驱动所述显示面板进行显示以及驱动所述触控层进行触控感应;
柔性电路板,其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相连,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用于存储信息的存储芯片,所述存储芯片与所述功能复用芯片电连接。
在本发明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非显示区域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区域两相对侧的两个第一非显示区域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域一端的第二非显示区域;
所述功能复用芯片设置于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域的临近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所述功能复用芯片与所述触控层之间通过第一走线连接,所述第一走线依次经过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域以及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域,并延伸至所述功能复用芯片处。
在本发明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功能复用芯片通过第二走线与所述显示面板电连接,所述第二走线分布于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域。
在本发明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非显示区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区域的另一端的第三非显示区域,所述第三非显示区域与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域相对;
所述功能复用芯片分别通过第二走线以及第三走线与所述显示面板电连接;
所述第二走线分布于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域并将所述显示面板的朝向所述功能复用芯片的一端与所述功能复用芯片电连接;
所述第三走线依次经过所述第三非显示区域、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域以及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域并将所述显示面板的远离所述功能复用芯片的一端与所述功能复用芯片电连接。
在本发明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存储芯片存储有对显示画面进行补偿的电压补偿信息、用于驱动所述触控层所需的固件信息、用于驱动所述显示面板的Gamma信息以及显示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79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触控结构及其触控显示模组
- 下一篇:触控面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