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再生水稳用抗泥剂及其应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57711.7 | 申请日: | 2018-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585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吴超凡;温广香;欧阳添资;周艺;张继森;万暑;韩庆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云中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4/38 | 分类号: | C04B24/38 |
代理公司: | 湖南天地人律师事务所 43221 | 代理人: | 陈旭云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开发区麓***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水稳用抗泥剂 及其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生水稳用抗泥剂,其包括泥土分散组分、泥土吸附组分、离子络合物组分以及缓凝组分,各组分所占质量份为:泥土分散组分30~45份、泥土吸附组分4~7份、离子络合物组分30~40份、缓凝组分70~90份。所述抗泥剂能够与其他聚羧酸减水剂复配使用,解决了聚羧酸减水剂应用于再生水稳中的技术瓶颈,能够提升再生水稳中水泥的分散性、增强再生水稳的强度,具有掺量低、成本低等特点,并不会对再生水稳基层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是一种绿色环保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再生水稳用抗泥剂及其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老旧路面及房屋的改造力度也不断加强,其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的填埋与堆放等不合理处置,不仅会占用土地资源,同时也会造成对土地、水源和空气的严重污染。建筑固废本质上并非无用,是在错误时间被放在错误地点的资源,是错配的宝藏与“城市矿山”。通过回收加工、循环利用或其他措施,可直接将其变成产品或转化为再利用的二次原料,减轻甚至避免其危害,可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应用于水泥稳定再生粒料基层(再生水稳),可最大限度地实现建筑垃圾的绿色利用。
再生水稳中水泥用量为5%左右(一般不低于3%,不高于7%),其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在3.6MPa左右,随着水泥用量的提升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也有一定提升,但一般不超过4.4MPa,而低的抗压强度会限制再生水稳的应用范围以及使用寿命。
上述情况出现的原因除了再生骨料自身的缺陷外,另一个原因还在于少量的水泥在拌合过程中无法分散均匀,以至于再生水稳的整体强度不高。针对上述情况,目前工程应用中多使用减水剂增加水泥分散性,以聚羧酸减水剂作为新一代减水剂也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减水剂。但由于聚羧酸减水剂在使用过程中对骨料中泥土的含量较为敏感,而再生集料中细集料(粒径0.075mm,后续称之为“再生泥土”)的含量在4%左右,与其中的水泥用量相当,再生泥土会抑制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的分散,甚至失效,最终导致水泥在再生水稳中依旧不能均匀的分散,凝固时不能形成完整的立体空间结构,从而无法起到增强再生水稳强度的作用。
为了解决再生泥土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影响,常用方法是直接增加聚羧酸减水剂用量,但聚羧酸减水剂用量的增加不仅仅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同时由于掺量过多而反过来影响再生水稳的强度。
另外,也有通过与其他抗泥剂复配的方式从而达到使用要求,但这些抗泥剂大多数是应用在混凝土中,主要针对的是新集料中掺杂的泥土,如蒙脱土、高岭土等,而针对聚羧酸减水剂再生水稳用抗泥剂并没有进行相关的研究,也无应用实例。
因此,研制一种能够有效抑制再生泥土对聚羧酸减水剂影响的抗泥剂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水稳用抗泥剂,所述抗泥剂能够与其他聚羧酸减水剂复配使用,解决了聚羧酸减水剂应用于再生水稳中的技术瓶颈,能够提升再生水稳中水泥的分散性、增强再生水稳的强度,具有掺量低、成本低等特点,并不会对再生水稳基层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是一种绿色环保产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水稳用抗泥剂的应用方法,通过将其应用于再生水稳中,解决聚羧酸减水剂应用于再生水稳中的技术瓶颈,提升再生水稳中水泥的分散性、增强再生水稳的强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再生水稳用抗泥剂,包括泥土分散组分、泥土吸附组分、离子络合物组分以及缓凝组分,各组份所占质量份为:泥土分散组分30~45份、泥土吸附组分4~7份、离子络合物组分30~40份、缓凝组分70~90份;
其中,所述泥土分散组分为多聚磷酸钠和/或六偏磷酸钠;
所述泥土吸附组分为聚乙二醇和三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云中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云中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77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