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灰转运环节干燥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57380.7 | 申请日: | 2018-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2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曹伟杰;张超群;李晖;葛宜珑;常攀;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17/04 | 分类号: | F26B17/04;F26B21/00;F26B23/04;F26B25/00;F26B2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测控制单元 转运 传动装置 加热机构 铝颗粒 电选 干燥处理装置 加热调节装置 控制器 干燥度 铝灰 干燥度传感器 干燥传感器 方式控制 控制指令 设备联动 下料装置 信号生成 金属铝 环节 采集 回收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铝灰转运环节干燥处理装置,目的在于寻找在铝颗粒进入电选设备之前充分干燥的实现方案,其包括转运箱体、监测控制单元、传动装置、下料装置、加热机构以及加热调节装置,传动装置的另一端与电选设备联动;监测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器以及至少一个干燥度传感器,监测控制单元通过干燥传感器采集干燥度信号、控制器基于干燥度信号生成控制指令的方式控制传动装置或者加热机构的工作状态。本发明在电选设备之前使铝颗粒通过带有加热机构以及加热调节装置的转运箱体,使其充分干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了铝颗粒湿度,提高了金属铝的回收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铝灰转运环节干燥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铝及其合金在生产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铝灰,铝灰中包含大量的金属铝,是一种宝贵的二次资源。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对铝灰采取简单处理后填埋的措施,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也会导致铝资源的浪费。
上海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出的“高速提纯铝灰成套设备”可在工业生产现场迅速处理铝灰并得到可供回收的大中铝颗粒铝灰及不方便直接回收的细颗粒铝灰,其采用的方法是将细颗粒铝灰之后进入电选设备分离得到铝颗粒。考虑到电选设备通常采用高压直流电源,通过金属铝和杂质成分带电性质的不同,实现金属铝的回收,因此铝颗粒湿度会影响颗粒带电效率,因而在铝颗粒进入电选设备之前需对其进行充分干燥。
发明内容
为了寻找在铝颗粒进入电选设备之前充分干燥的实现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灰转运环节干燥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铝灰转运环节干燥处理装置包括带有“L”状腔体的转运箱体、固定在所述转运箱体前端的监测控制单元、位于所述转运箱体的“L”状腔体水平端面且与所述监测控制单元连接的传动装置、嵌置于所述转运箱体的“L”状腔体竖直部且与所述传动装置的一端联动的下料装置、设置在所述传动装置两侧上方且与所述监测控制单元连接的加热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传动装置上方的加热调节装置,所述传动装置的另一端与电选设备联动;
所述监测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用于探测铝颗粒干燥度的至少一个干燥度传感器,所述监测控制单元通过所述干燥传感器采集的干燥度信号、控制器基于干燥度信号生成控制指令的方式控制所述传动装置或者加热机构的工作状态。
优选地,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内舵机,所述传动装置通过所述内舵机与所述监测控制单元连接。
优选地,所述加热机构包括位于所述转运箱体前侧的前侧加热腔以及位于所述转运箱体后侧的后侧加热腔,所述前侧加热腔内部设置有多个前电加热管,所述后侧加热腔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前电加热管相对的多个后电加热管,所述前电加热管和后电加热管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运箱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前电加热管或所述后电加热管形状相匹配的过孔,所述前电加热管或所述后电加热管分别穿过所述过孔抵接在所述下料装置的外围。
优选地,所述加热调节装置包括沿着所述传动装置的传动方向均匀设置的多个加热调节机构,所述加热调节机构包括位于所述传动装置上方的螺旋整流风道以及固定在所述螺旋整流风道上方的风扇。
优选地,所述转运箱体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风扇形状相匹配的风扇孔,所述风扇固定在所述风扇孔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种铝灰转运环节干燥处理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铝灰转运环节干燥处理装置在电选设备之前使铝颗粒通过带有加热机构以及加热调节装置的转运箱体,使其充分干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了铝颗粒湿度,提高了金属铝的回收效果。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73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稻谷烘干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分批次式的节能型川乌烘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