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参苓白术散的制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56404.7 | 申请日: | 2018-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16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史亚军;王媚;李婧琳;邹俊波;崔春利;张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14 | 分类号: | A61K9/14;A61P1/00;A61P1/14;A61P3/10;A61P13/12;A61P15/02;A61P17/00;A61K36/9064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峡;全学荣 |
地址: | 712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术 制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参苓白术散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a、称取原料药:人参、茯苓、白术、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b、除砂仁外,将原料药分成易粉碎物料、难粉碎性物料;c、将各组份原料药粉经普通粉碎机制成10‑100目的药粉;d、将易粉碎物料置振动式药物超微粉碎机中,粉碎,再加入砂仁、难粉碎物料,粉碎,即得参苓白术散。本发明参苓白术散,在粒子设计技术下,通过离子迁移谱及口感评价测试结果显示,改性后的散剂口服顺应性提高,挥发油保留效果良好,并兼具润湿性、含量均匀性、流动性良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参苓白术散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在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中药是一个具有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整体作用特点的复杂体系,与化药相比,具有质量不确定性、物质基础和生产工艺复杂性、质量标准和临床疗效间模糊性等,这些特性增加了生产实施QbD的难度,制约了中药制剂现代化的发展。以固体制剂为例,2015版药典收录的丸、散剂等固体制剂约占总中药制剂的60%,其他制剂约占40%。在固体制剂中间体制备过程中,大多存在粉碎困难、混合不均、粒径差别大、易吸潮结块、流动性差、串油串味、挥发性成分易散失、疗效不稳定等缺点,中间体理化性质考察的缺失成为现今中成药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粒子设计技术是从微观角度评价中间体理化性质,选择适宜的手段干涉或调控药物间、药物与辅料间的相互作用,利用微纳米粒子特性,使紊乱复杂的粉末体系形成稳定可控、质量均一的“组份单元”,即从微观理化指标上系统控制和改善中药制剂质量。
参苓白术散是中医传统经典古方,由人参、白术、茯苓、山药、白扁豆、薏苡仁、莲子、砂仁、桔梗、甘草组成,有健脾益气、渗湿止泻等功能,主治脾胃虚弱、纳呆腹胀、便溏脉虚等症状,现临床也使用此方进行糖尿病、手术后的辅助治疗,还可治疗玫瑰糠疹、慢性肾炎、女性尿道综合症,使用广泛。参苓白术散药味较多,原料中含有的成分复杂,有淀粉、挥发油等,流动性差,在生产过程中,粉体的混合均匀性不佳,质量均一性难以保证,严重影响制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中白术味苦,甘草口感特殊,导致制备的散剂口服顺应性差;方中砂仁主要成分为挥发油,但挥发油易氧化易挥散,保留率低,影响药物疗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参苓白术散的制备工艺。本发明参苓白术散药味较多,使用粒子设计散使紊乱复杂的粉末体系形成稳定可控、质量均一的“组份单元”,提高药物疗效及患者顺应性,为提高参苓白术散安全稳定性及开发新的临床使用提供依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参苓白术散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a、称取原料药:人参、茯苓、白术、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
b、除砂仁外,将原料药分成易粉碎物料、难粉碎性物料;
c、将各组份原料药粉经普通粉碎机制成10-100目的药粉;
d、将易粉碎物料置振动式药物超微粉碎机中,粉碎,再加入砂仁、难粉碎物料,粉碎,即得参苓白术散。
其中,所述的易粉碎物料为:山药、人参、桔梗、莲子、白扁豆;难粉碎性物料为:甘草、茯苓、白术、薏苡仁。
其中,c步骤所述的药粉的目数为40-60目。
其中,d步骤中以易粉碎物料作为壳粒子包裹在外层,将砂仁和难粉碎药材作为核粒子放在中间,制备壳-核包覆结构。
其中,所述的壳粒子的制备工艺为:取干燥的人参、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桔梗混合粗粉,过3号筛,于-10℃超微粉碎45min后加入白术、茯苓、砂仁、甘草继续粉碎3-4min,即得。
其中,加入白术、茯苓、砂仁、甘草继续粉碎4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中医药大学,未经陕西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64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