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学成分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55344.7 | 申请日: | 2018-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6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葛利丫;孙晓龙;王锦顺;廖超毅;林宇童;杨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新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何凡 |
地址: | 2113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学成分检测 检测区 终点区 隔离区 内芯 手柄 应用范围广 化学检测 两端开口 特异试剂 原位检测 专业培训 装置操作 装置设备 可变色 显色剂 上端 溶剂 显色 遇水 检测 | ||
本发明属于化学检测技术领域内的一种化学成分检测装置,由内芯1、外套2和手柄3组成,外套2两端开口,套在内芯1的下部,内芯1的上端与手柄3连接;内芯1的上部设置有终点区6,终点区6的下面设置有检测区4,检测区4与终点区6之间设置有隔离区5,检测区4相互之间也设置有隔离区5;终点区6含有遇水或溶剂可变色或显色的物质,检测区4含有特异试剂或显色剂,隔离区5为空白。本发明克服了现有化学成分检测装置操作繁琐,适用范围小,或者仪器昂贵,检测成分单一的缺陷,提供的化学成分检测装置设备简单,成本低,方法简便,易于操作,无需专业培训,可快速、原位检测,应用范围广。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学成分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化学成分检测方法可分为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两大类。化学分析法是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经典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重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法和比色分析法。比色分析法是以样品待测组分本身带有的颜色或者该组分与特定试剂或者显色剂作用生成有色的物质为基础,通过比较或测量颜色深度来确定待测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比色分析法属于光谱分析法范畴,具有灵敏、快速、准确、简便等优点,是最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之一。常用的比色法有两种:目视比色法和光电比色法,常用的目视比色法是标准系列法,即用不同量的待测物标准溶液在完全相同的一组比色管中,先按分析步骤显色,配成颜色逐渐递变的标准色阶。样品溶液也在完全相同条件下显色,和标准色阶作比较,目视找出色泽最相近的那一份标准,由其中所含标准溶液的量,计算确定试样中待测组分的含量。其缺点在于,操作繁琐,由于许多有色溶液颜色不稳定,每次检测往往需要重新配制标准色阶,而且适用范围小,只适合检测溶液。光电比色法需采用钨灯光源和滤光片,只适用于可见光谱区和只能得到一定波长范围的复合光,使它无论在测量的准确度、灵敏度和应用范围上都不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因此,已被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取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仪器较贵,需要电源,特别是该法仍然只适合检测溶液。基于目视比色法原理,研发出了许多分析试纸。分析试纸,是用化学药品浸渍过的、可通过其颜色变化检验液体或气体中某些物质存在的一类纸。分为酸碱试纸、半定量试纸、区间试纸、生化试纸、试剂试纸等。其缺点是不适用于固体和半固体样品,而且只能检测单一成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化学成分检测装置操作繁琐,适用范围小,或者仪器昂贵,检测成分单一的缺陷,提供一种设备简单,成本低,方法简便,易于操作,无需专业培训,可快速、原位检测,可同时测定多种成分,应用范围广的化学成分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化学成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成分检测装置由内芯1、外套2和手柄3组成,外套2两端开口,套在内芯1的下部,内芯1的上端与手柄3连接;内芯1的上部设置有终点区6,终点区6的下面设置有检测区4,检测区4与终点区6之间设置有隔离区5,检测区4相互之间也设置有隔离区5;终点区6含有遇水或溶剂可变色或显色的物质,检测区4含有特异试剂或显色剂,隔离区5为空白。
上述方案中,所述内芯1由吸水型或吸溶剂型材料制成。
上述方案中,所述内芯1为圆柱状或片状。
上述方案中,所述遇水或溶剂可变色或显色的物质为无水硫酸铜、无水氯化亚钴或遇水变色硅胶;特异试剂为比色法使用的可使待测化学成分发生特定化学反应的物质;显色剂为比色法使用的可使待测化学成分显色的物质。
上述方案中,所述化学成分检测装置配备有比色卡。
上述方案中,所述化学成分检测装置配备有辅助设备,为放大镜或紫外灯。
上述方案中,所述内芯1的制备方法如下:
在内芯1上划分出检测区4、隔离区5和终点区6的范围,然后在检测区4上分别加入不同的特异试剂或者显色剂的溶液,在终点区6加入遇水或溶剂可变色或显色的物质的溶液,干燥后得到内芯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新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新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53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