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儿童用体育器材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54800.6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5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言行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G11/00 | 分类号: | A63G1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赵宇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杆 固定底座 弧形板 滑槽 体育器材 儿童用 固定杆 固定块 滑块 坐垫 焊接 顶部中间位置 等角度设置 对称设置 滑动连接 转动连接 连接杆 限位杆 橡胶垫 弹簧 软垫 限位 转轴 起身 把手 受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儿童用体育器材,包括第一支撑杆和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部等角度设置有四个弧形板,且固定底座的顶部中间位置处焊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的顶部焊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通过转轴分别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把手,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部通过限位杆连接有第一橡胶垫。本发明中,坐垫的一侧通过连接杆与滑块连接,且滑块与弧形板内的滑槽滑动连接,同时滑槽内部两侧通过弹簧与软垫连接,则弧形板内部的滑槽能够用于对坐垫进行限位,能够对用户进行保护,防止一人突然起身后,另一人会受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体育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儿童用体育器材。
背景技术
跷跷板原理是杠杆原理,人对跷跷板的压力是动力和阻力,人到跷跷板的固定点的距离分别是动力臂和阻力臂。重力加速度导致一上一下,高者重力加速度要大于低者,所以高者下降,同时在杠杆原理作用下将低者翘起来,如此循环。我们都知道玩跷跷板是一个需要配合才能玩得起来的游乐儿童游乐设备,玩的时候要求两个孩子之间要好好合作,所以,这种儿童游乐设备如果没有成人的陪伴,不适合5岁以下的孩子玩,因为小孩子还不知道照顾对方的感受,不想玩了就径自下来,根本不去管对方处于什么情况,往往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然而现有的儿童用跷跷板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现有的跷跷板大多结构简单,一般都是简单的通过杠杆原理拼接而成的支撑杆,但是这样的简单的方式没有对儿童的保护装置,当一人下去之后容易造成另一人受伤,因此对于跷跷板的安全措施还需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儿童用体育器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童用体育器材,包括第一支撑杆和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部等角度设置有四个弧形板,且固定底座的顶部中间位置处焊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的顶部焊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通过转轴分别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把手,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部通过限位杆连接有第一橡胶垫,且第一橡胶垫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侧顶部设置有坐垫,两个所述坐垫的底部设置有弹性垫,且坐垫的一侧通过连接杆与滑块连接,且滑块与弧形板内部的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槽的内部两侧均通过弹簧与软垫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两个第一橡胶垫关于第一支撑杆的竖直中线对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支撑杆位于第二支撑杆的下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固定杆的外侧等角度的通过弹簧与第二橡胶垫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坐垫的一侧设置有靠背。
本发明中,首先,坐垫的一侧通过连接杆与滑块连接,且滑块与弧形板内的滑槽滑动连接,同时滑槽内部两侧通过弹簧与软垫连接,则弧形板内部的滑槽能够用于对坐垫进行限位,能够对用户进行保护,防止一人突然起身后,另一人会受伤,其次,坐垫共设置有四个,第一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杆,则该跷跷板可同时供四个人使用,增加其实用性,同时坐垫底部的弹性垫能够起到减震的作用,则用户在使用时能够对用户起到保护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儿童用体育器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弧形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支撑杆的俯视图。
图例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言行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言行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48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