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BIM的建筑施工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54761.X | 申请日: | 2018-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58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坤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15/00 | 分类号: | G01C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骁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15 | 代理人: | 林炜 |
地址: | 20003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构建 三维 全景 建筑施工 中心轴线 计算机 施工 建筑施工技术 测算 建筑数据 结果判断 施工过程 施工效率 施工状况 监测 比对 建筑物 采集 更新 监管 | ||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施工监测方法,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所解决的是提高施工效率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先构建施工图,并为目标建筑设定一个中心轴线,并在计算机中构建目标建筑的BIM模型;然后根据施工图进行目标建筑的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采集已施工部分的建筑数据在计算机中构建目标建筑的三维全景模型并间歇的更新;并在计算机中将目标建筑的三维全景模型与BIM模型进行比对,根据目标建筑的中心轴线测算三维全景模型与BIM模型之间的差异;并根据测算结果判断施工状况。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适用于建筑物的施工监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施工监测方法的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的建筑施工监测都是由工程技术人员采集已施工部分的建筑数据,再根据采集的建筑数据,凭施工经验判断施工质量,这种人工判断结果往往存着着较大的偏差,最终作出的应对措施也往往不是最佳的,其实施效果有限,从而影响了施工效率,也增加了施工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的基于BIM的建筑施工监测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施工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构建建筑施工的施工图,并根据所构建的施工图,为目标建筑设定一个竖直的中心轴线,并在计算机中构建目标建筑的BIM模型;
2)根据建筑施工的施工图进行目标建筑的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在建筑施工现场间歇的采集已施工部分的建筑数据;
根据初次采集的已施工部分的建筑数据,在计算机中构建目标建筑的三维全景模型,并根据后续采集的已施工部分的建筑数据,对目标建筑的三维全景模型进行更新;
在构建目标建筑的三维全景模型时,及每次对目标建筑的三维全景模型进行更新时,在计算机中将目标建筑的三维全景模型与目标建筑的BIM模型进行比对,根据目标建筑的中心轴线,测算三维全景模型中的各个比对点的建筑数据与BIM模型中的各个对应点的建筑数据之间的差值;
对于三维全景模型中的任意一个比对点,如果该比对点的建筑数据与BIM模型中的对应点的建筑数据之间的差值超出预先设定的公差,则判定该比对点的施工未达标。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BIM的建筑施工监测方法,在施工进程中通过目标建筑的三维全景模型与预先构建的BIM模型的比对,来辅助施工管理,能及时发现建筑施工存在的问题或隐患,从而可以辅助施工管理作出最佳的应对措施,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是采用本发明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中的顿号均表示和的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施工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构建建筑施工的施工图,并根据所构建的施工图,为目标建筑设定一个竖直的中心轴线,并在计算机中构建目标建筑的BIM模型(建筑信息化模型),构建BIM模型的方法为现有技术;
2)根据建筑施工的施工图进行目标建筑的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在建筑施工现场间歇的采集已施工部分的建筑数据(建筑数据包括:各个已施工部位的长、宽、高,及各个已施工部位之间的间距等);
根据初次采集的已施工部分的建筑数据,在计算机中构建目标建筑的三维全景模型,并根据后续采集的已施工部分的建筑数据,对目标建筑的三维全景模型进行更新,构建三维全景模型的方法为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坤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上海建坤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47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