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552802.1 | 申请日: | 2018-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84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 发明(设计)人: | 田素云;谢晓华;丁古巧;夏保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4/583;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邓琪;宋丽荣 |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浆料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硅基 氧化石墨烯 制备 硅纳米颗粒 浆料 规模化生产 生产成本低 苯胺单体 生产过程 直接涂布 骨架孔 聚苯胺 微结构 引发剂 附着 烘干 水中 植酸 溶解 | ||
1.一种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氧化石墨烯溶解于水中形成氧化石墨烯浆料;
S2,在所述氧化石墨烯浆料中加入苯胺单体并形成第一混合浆料,其中,苯胺单体上的苯环结构与氧化石墨烯形成π-π键连接;
S3,在所述第一混合浆料中加入植酸并形成第二混合浆料,其中,植酸上的苯环与苯胺单体相互吸引连接;
S4,在所述第二混合浆料中加入硅纳米颗粒并形成第三混合浆料,其中,硅纳米颗粒与植酸上的磷酸根基团螯合并使得苯胺单体紧密地连接在硅纳米颗粒上;
S5,在所述第三混合浆料中加入引发剂并形成第四混合浆料,其中,苯胺单体在引发剂的引发下原位聚合形成聚苯胺,同时牵引氧化石墨烯对聚苯胺进行包裹;
S6,将所述第四混合浆料直接涂布烘干形成为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氧化石墨烯为石墨烯片层,其横向尺寸为5~20μm,氧化石墨烯浆料的浓度介于1~10wt%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加入的苯胺单体与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1:0.2~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加入的植酸与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1:0.1~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加入的硅纳米颗粒的直径为20~50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加入的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或盐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加入的过硫酸铵与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1:0.5~1: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加入的盐酸与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3:0.5~3: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具体为:将所述第四混合浆料涂布于铜箔上,烘干后滚压得到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该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为氧化石墨烯包裹的附着硅纳米颗粒的聚苯胺骨架孔状微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280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