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热管换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52712.2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6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蒋伟楷;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浩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29/51 | 分类号: | F21V29/51;F21V29/67;F21W131/105;F21W131/406 |
代理公司: | 广州润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46 | 代理人: | 周郑奇;林名钦 |
地址: | 51145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管 热管单元 支撑结构 多层 热管蒸发端 高效热管 换热系统 弯折结构 热管换热系统 热源吸收热量 舞台灯 传导热量 高效换热 结构空间 热量传输 散热技术 依次叠加 蒸发端 总距离 最外层 热源 散热 支撑 叠加 蒸发 错位 传输 保证 | ||
1.一种高效热管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层热管单元及至少一支撑结构(1),每层热管单元包括若干根呈弯折结构的热管(2),支撑结构(1)靠近热管(2)的蒸发端(21)设置并用于支撑热管(2)及传导热量;多层热管单元依次叠加放置,且叠加放置时所有热管(2)错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热管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1)为底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热管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热管单元由内至外包括第一层热管单元(31)及第二层热管单元(32),每层热管单元均包括多根呈圆周排列的热管(2),圆周方向上第二层热管单元(32)的尺寸大于第一层热管单元(31)的尺寸;第一层热管单元(31)与第二层热管单元(32)之间设有一支撑结构(1),支撑结构(1)与热管(2)的蒸发端(21)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热管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每层热管单元中包括两种长度的热管(2),且两种长度的热管(2)交替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热管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热管单元由内至外包括第一层热管单元(31)及第二层热管单元(32),每层热管单元均包括多根热管(2),多根热管(2)的蒸发端(21)交替正反向设置以使对应的冷凝端(22)交替位于上水平面和下水平面内,且冷凝端(22)位于蒸发端(21)所在竖直面的同一侧;第一层热管单元(31)的冷凝端(22)与第二层热管单元(32)的冷凝端(22)平行设置;蒸发端(21)所在方向上第二层热管单元(32)的尺寸大于第一层热管单元(31)的尺寸;第一层热管单元(31)与第二层热管单元(32)之间设有一支撑结构(1),支撑结构(1)与热管(2)的蒸发端(21)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热管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热管单元由内至外包括第一层热管单元(31)及第二层热管单元(32),每层热管单元均包括多根热管(2),每根热管(2)具有两个冷凝端(22)及设于两个冷凝端(22)之间的蒸发端(21);第一层热管单元(31)的蒸发端(21)与第二层热管单元(32)的蒸发端(21)交叉接触设置;第一层热管单元(31)内侧与第二层热管单元(32)外侧分别设有一支撑结构(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热管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支撑结构(1)上与热管(2)接触的一面设有与热管(2)匹配的凹槽(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热管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围绕热管(2)冷凝端(22)设置的若干鳍片(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效热管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鳍片(4)上设有第一通孔(41),热管(2)冷凝端(22)穿设于第一通孔(41)内;或/且鳍片(4)上设有第二通孔(42),第二通孔(42)内设有风机(5),热管(2)冷凝端(22)设于第二通孔(42)的周围。
10.一种高效热管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单层热管单元及一支撑结构(1),单层热管单元包括若干根呈弯折结构的热管(2),支撑结构(1)靠近热管(2)的蒸发端(21)设置并用于支撑热管(2)及传导热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浩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浩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271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镇流器
- 下一篇:一种节能散热LED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