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火蚁野外饲养及观察装置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552407.3 申请日: 2018-05-31
公开(公告)号: CN108575919A 公开(公告)日: 2018-09-28
发明(设计)人: 黄俊;吕要斌;李晓维;章金明;林文彩;张治军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主分类号: A01K67/033 分类号: A01K67/033
代理公司: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代理人: 程华
地址: 310000 浙江省杭州***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红火蚁 里层玻璃 外层玻璃 观察装置 透光 通风 水泥地面 野外 玻璃框 饲养 盛装 百叶窗 观测研究 自然状况 上端 觅食 开口 室内 飞行 土壤 建设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红火蚁野外饲养及观察装置,包括水泥地面和建设在水泥地面上的通风透光室,通风透光室上设有门和百叶窗,通风透光室内设有至少一个玻璃框,玻璃框包括外层玻璃框和设置在外层玻璃框内的里层玻璃框,外层玻璃框和里层玻璃框的上端均开口,外层玻璃框和里层玻璃框之间盛装有溶液,里层玻璃框用于盛装红火蚁和供红火蚁生存的土壤和食物。利用本发明的红火蚁野外饲养及观察装置可以在模拟红火蚁生存的自然状况且确保红火蚁不逃逸的情况下,开展红火蚁觅食及婚飞行为观测研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昆虫饲养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红火蚁野外饲养及观察装置。

背景技术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安全、公共设施、农林生产和生物多样性的重大入侵害虫,属于一种杂食性的土栖蚁类,在国际上被列为极具破坏性和攻击性的入侵生物之一。自2004年在我国大陆广东省首次发现以来,其发生范围急剧扩大,目前已扩散至南方11个省(市)。

红火蚁最为显著的危害特点是会通过其腹部螯针毒囊中的毒液攻击人,具有过敏及弱体质的人被它叮蜇后,会剧烈感觉到火灼般疼痛,随后出现红肿、痛痒、高烧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休克甚至死亡。因此,该害虫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虽然红火蚁已成功登陆我国大陆十余年,高校、科研院所及植保基层部门相继开展了诸多研究与实践,但是,红火蚁传播扩散面积仍在扩大,甚至在新发区域屡见其暴发成灾及伤人事件。目前,我国不同纬度的红火蚁入侵地所采用的防控措施基本以二阶段处理法为主,但是新发区域气候条件、土壤特性、生境类型等差异,势必会造成红火蚁诸多行为的改变,如觅食与婚飞。因此,二阶段处理法是否在红火蚁新入侵地都适用还值得商榷。

摸清新入侵地红火蚁种群动态规律及行为学特性是制定有效防控措施的必然条件。然而,目前在红火蚁新入侵区域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普遍面临两方面问题:1)研究对象或研究场所受人为干扰大。该害虫一旦被发现会经政府组织应急扑杀,从而找不到合适的虫源开展研究,或者找到的虫源由于考虑其安全性而最终选择灭除,从而导致研究数据不持续;2)红火蚁虫源引入人工气候室,但是室内获取的研究数据与大田实际差距较大。由于该害虫是社会性昆虫,在室内饲养会由于温、湿度及光照等情况从而影响其真实性。因此,获取新入侵地红火蚁种群动态规律及行为学特性需要研究场所满足两方面,1)模拟自然状况条件;2)确保其安全性或不逃逸。然而,目前还未见有用于红火蚁的野外饲养及观察装置的记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火蚁野外饲养及观察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以便在模拟红火蚁生存的自然状况且确保红火蚁不逃逸的情况下,开展红火蚁觅食及婚飞行为观测研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火蚁野外饲养及观察装置,包括水泥地面和建设在所述水泥地面上的通风透光室,所述通风透光室上设有门和百叶窗,所述通风透光室内设有至少一个玻璃框,所述玻璃框包括外层玻璃框和设置在所述外层玻璃框内的里层玻璃框,所述外层玻璃框和所述里层玻璃框的上端均开口,所述外层玻璃框和所述里层玻璃框之间盛装有溶液,所述里层玻璃框用于盛装红火蚁和供红火蚁生存的土壤和食物。

优选地,所述水泥地面上设有一圈沟渠,所述沟渠的底面和侧壁设有防水层,所述沟渠内盛装有所述溶液,所述玻璃框置于所述沟渠围成的圈内。

优选地,所述溶液为水、杀虫剂水溶液或洗衣粉水溶液。

优选地,所述沟渠的宽为15cm,深为10cm。

优选地,在红火蚁婚飞季节,所述里层玻璃框的上端连接有婚飞蚁收集装置。

优选地,所述婚飞蚁收集装置包括收集桶和收集网,所述收集桶下端的收集口与所述里层玻璃框的上端通过所述收集网密闭连接;所述收集桶挂设在所述通风透光室上,或,所述收集桶通过支架与所述里层玻璃框的上端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24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